3月20日,宏源药业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当日该公司股价开盘即破发,首日下跌16.1%
《投资时报》研究员 殷玉佳
3月20日,宏源药业(301246.SZ)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价为50元/股。开盘后公司股价直线下挫,盘中跌超19%。截至当日收盘,该公司股价报收于41.95元/股,跌幅定格在16.1%。当日成交额为8.40亿元,振幅10.00%,换手率46.19%,总市值167.80亿元。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宏源药业本次发行4725.72万股,新股募集资金23.63亿元。而公司原计划募资6.5亿元,其中,1.5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及多功能试验车间项目,2.07亿元用于抗病毒原料药及中间体项目,2.9亿元用于年产25亿片(粒)高端制剂车间项目。可以看到,宏源药业此次超募17亿元。
业内分析认为,上市首日公司股价破发原因或是发行估值高于行业估值。据悉,该公司发行市盈率为41.21倍,行业市盈率为26.98倍。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宏源药业是一家集有机化学原料、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及医药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企业,拥有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新能源、有机化学原料以及医药制剂四块业务。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从宏源药业近几年的营收表现来看,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3.03亿元、15.78亿元和20.64亿元,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8.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7亿元、4.94亿元和4.53亿元,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13.04%。该公司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28亿元—1.53亿元。
2019年至2022年1—6月报告期内,宏源药业的收入主要由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贡献。报告期内,宏源药业来自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业务的收入分别为10.68亿元、8.79亿元、7.93亿元和4.81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76%、67.74%、50.54%和53.58%。不难看出,该公司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始终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及收入来源,销售收入占比基本维持在50%以上,是该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整体来看,宏源药业生产的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处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中游。据预测,2018年至2023年,中国药品支出将保持3%至6%的年复合增长率,2023年将达到1700亿美元。华金证券研报显示,由于医药市场持续增长,带动了原料药行业规模逐年上升,专利药到期后仿制药销量的增长导致相应原料药需求的增长,因此推动了全球原料药市场呈现出了较全球医药市场更快的增长。
不过也可以看到,宏源药业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贡献的收入占比已经开始下滑。2021年开始,新能源有关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成为宏源药业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上述业务线的主要产品是锂电池电解液的主要材料六氟磷酸锂。
受益于近年来动力电池领域、3C电池领域、储能电池领域需求的增长,六氟磷酸锂下游锂电池电解液市场需求旺盛,锂电池电解液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直接推动了六氟磷酸市场需求的增长。
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及2022年1—6月,宏源药业新能源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41亿元、0.48亿元、3.59亿元和2.11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六氟磷酸锂的销售。同时,该公司自有新能源业务毛利分别为-962.49万元、378.00万元、23243.34万元、10570.60万元,占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1.64%、0.76%、44.00%和43.96%,对公司毛利贡献也颇多。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21年、2022年1—6月,随着六氟磷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宏源药业来源于自有新能源业务的经营业绩大幅上升。而新能源业务的大幅飙升离不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景气,以及对产业链上游原材料需求的明显带动。
不过报告期内,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7.36%、38.43%、33.68%和 26.81%,已有下滑趋势。宏源药业在招股书中表示,毛利率变动主要受到乙二醇等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各主要产品毛利率及其收入占比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