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海王生物营业收入实现181.21亿元,同比减少10.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4亿元,同比减少18.88%
《投资时报》研究员 习羽
深圳市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生物)日前发布2022年半年度业绩公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约181.21亿元,同比减少10.4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14亿元,同比减少18.88%;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9825.38万元,同比下滑25.15%。
整体来看,期内海王生物来自医药流通、医药制造、食品及保健品、医疗器械的收入占比及毛利率均出现下滑。其中,以食品、保健品收入占比及毛利率下滑幅度最为明显,分别同比下降33.28%及15.28%。
针对海王生物业绩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该公司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主营收入、毛利率均同比下滑
海王生物母公司为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王集团)。海王集团创建于1989年,当年以一款名为“金牡蛎”的保健药品在市场中异军突起。随着产品热销,集团实现了快速的原始积累,并开始布局专项赛道,海王生物便是其中之一。其业务覆盖医药商业、医药工业及医药研发全产业链,于199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然而,近年来的海王生物业绩表现并不稳定,呈现出“增收不增利”趋势。近三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中报显示,公司收入分别约为178.7亿元、202.4亿元及181.2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28亿元、1.40亿元及1.14亿元;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约为1.22亿元、1.31亿元及9825.38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之所以出现此种局面,是由于海王生物各项业务的毛利率均呈现持续下滑的趋势。据2022年上半年(以下称报告期)报显示,海王生物医药流通、医药制造、食品、保健品和医疗器械的毛利率分别同比下滑0.42%、0.21%、15.28%及0.22%。
同时《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与2021年上半年相比,海王生物报告期内来自上述业务的收入也呈现下滑趋势,分别同比下滑10.69%、4.14%、33.28%及10.19%。
随着药品购销“两票制”政策全面推行,以及“带量采购”进入提速扩面的新阶段,原有的药品流通市场结构、渠道布局及供应链关系都发生变化,引发行业价值链重组以及各方利益大博弈。
报告期内,海王生物来自医药流通的收入占比超7成,属于医药行业细分的医药流通企业。根据历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的数据统计,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从2000年的150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149亿元,21年间增长了15.05倍。但受带量集采、医保控费等医改政策的影响,行业面临降价、控费、用药结构调整等压力,致使药品流通市场销售总额增速有所放缓。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医药商品销售总额较2019年增长2.4%,增速同比放慢6.2个百分点。
应收账款超营收规模
此外,由于受到疫情持续影响,近年来海王生物的客户回款速度有所放缓,应收账款规模持续处于高位。
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海王生物应收账款为187.28亿元,超越报告期内营收规模。而梳理该公司近三年中报,《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海王生物的应收账款与其总资产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43.33%、44.39%及51.13%。
2022年初,海王生物曾发布公告指出,为了继续盘活下属子公司应收账款,及时回收流动资金,公司(或公司全资子公司深圳市海王银河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将子公司持有的应收账款约13亿元转让给长春市感通贸易有限公司,将子公司持有的应收账款约13亿元转让给长春市金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海王生物表示,通过本次转让会使公司提前取得部分货币资金,可以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海王生物还在该公告中指出,应收账款客户主要为国内医疗机构,以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为主,该部分客户资信较好,回款有保障。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来自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占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的7.39%,均为公立医院。
此外,据财报显示,海王生物2021年上半年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为1174.49万元,而该数据在报告期内扩增至3550.97万元。其中预计无法收回账款的企业数量也由2021年上半年的3家提升至报告期末的8家,其中医院数量占比较高。
2021年上半年海王生物应收账款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商誉减值风险犹存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速,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海王生物也加快了并购步伐。据财报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该公司加快收购兼并和资源整合力度,布局全国,商誉由2016年的4.77亿元快速提升至2017年的35.49亿元。
此后该公司商誉逐渐走低。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海王生物商誉价值分别为33.31亿元、24.73亿元及23.29亿元。另据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海王生物合并财务报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为23.29亿元,与2021年末持平。
尽管商誉呈走低趋势,但在持续并购影响下,若相关子公司未来年度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效益,仍将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019年、2020年及2021年,海王生物商誉减值分别为3.737亿元、5.788亿元及1.837亿元。
快速兼并不仅令商誉悬顶,也令海王生物在管理方面出现漏洞。《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海王生物旗下子公司——海王十堰医药有限公司于近期遭到了行政处罚。
据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2022年5月11日,执法人员在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海王十堰医药有限公司于2022年2月19日仅对药品购销人员进行了特殊药品管理培训,未按要求对购销人员进行药品法规和专业知识培训并建立档案,执法人员当场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企业于2022年5月26日前改正。
海王生物近年商誉明细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