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二季度,“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大幅加仓海康威视1.88亿股,“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却已退出公司“前十”名单
《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子西
昔日“安防茅”,风光已散?
日前,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康威视,002415.SZ)披露2022半年度业绩,这也是该公司业务定位于“智能物联AIoT”、不再仅仅是安防业务的首份中报。从数据来看,该公司总营收增长不到一成,为372.5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14%,至57.59亿元。盈利不及预期,且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报告期内,该公司毛利率下滑、几个BG(事业群)业务表现也不佳。业绩亮点集中在境外主业以及创新业务,后者收入增幅为25.62%,收入比升至18.81%,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
中报发布次日,374家机构集中调研,参与调研的不乏私募核心人物,如高毅资产的邓晓峰、冯柳、谢鹏宇等。此外易方达基金的张坤、兴证全球基金的谢治宇等也现身其中。
但需注意的是,今年二季度,公私募基金对海康威视却是“相反操作”。“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大幅加仓1.88亿股,截至6月末,持股已达3.98亿股,位列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第4;“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却已退出“前十”名单,粗略估算,减持数量至少约7955万股。
此外,《投资时报》研究员也注意到,虽然公司创新业务表现不俗,但8个业务表现不一,上半年机器人、热成像及汽车电子增长更为强劲。且近年来,公司对创新业务几个控股子公司持续“输血”,可见部分创新业务还需进一步孵化。
政策方面,8月上旬,科技部发布《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10个示范应用场景为智慧农场、智能港口、智能矿山、智能工厂、智慧家居、智能教育、自动驾驶、智慧法院等。
针对前述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向公司寻求沟通。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尽管国内外环境承压,但公司技术基础、行业地位等,并未因短时需求不足而受到伤害。随着各行业投资信心恢复,公司对下半年业务增长持谨慎乐观态度。
至于AI及创新业务布局,相关负责人则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AI落地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目前已在各行业显现落地成果。政策支持下,相信会加快落地进度。而上述应用本身已是公司布局的业务范畴,对它们长远发展保持乐观。
上半年主业承压
374家机构调研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公司下半年业绩预期、毛利率压力、主业能否保持过去几年20%的年复合增长,高库存、创新业务下半年增速以及海外发展战略等。
机构对海康威视主业增长、毛利水平的担忧,不无道理。中报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收372.58亿元,同比增长9.90%;实现归母净利润57.59亿元,同比降幅11.14%,增收不增利,且利润自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公司综合毛利率也下滑,较上年同期减少3.16个百分点至43.14%,是自2018年以来中报指标最低。海康威视认为,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受2021年缺货、涨价影响以致于毛利率基数较高,另外疫情冲击、需求疲软下,行业竞争升温也有影响。
主业(除了创新业务)方面,该公司境外业务表现较好,营收同比增长18.89%至96.86亿元;境内三个事业群的营收仅同比微增1.58%至200.92亿元。其中,由于地方政府将较多精力放在疫情防控,项目推进放慢,公共服务事业群(PBG)收入同比下滑1.40%至69.75亿元;受地产行业停工、采购延期影响,企事业事业群(EBG)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同比微增2.58%至68.31亿元;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则同比增长3.97%至62.86亿元。
那么,此次公司利润首次负增长,是否意味着业绩拐点到来?公司管理层又如何看待未来几年主业发展?
对此,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过去20年,智慧安防是智能物联落地的主战场,而更大的智能物联市场拥有高度碎片化、场景化特征。为了应对市场需求,公司过去20年已在技术产品、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构建起适配智能物联碎片化需求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相信未来10年、15年甚至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创新驱动、运营改善。作为一家技术创新驱动的公司,公司对未来业务拓展、增长,充满信心。
同时,该负责人表示,由于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三个BG复苏不好给出结论。但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企稳、稳经济相关政策逐步落实,地方政府经济建设动力将逐渐展现,在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的政策牵引下,公司相信PBG中长期仍有不错增长预期。随着行业投资信心恢复,EBG整体情况也会向好;公司也会发挥相对优势,获取更多SMBG市场份额。
海康威视2017年上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
创新业务表现不一
事实上,2022年,海康威视已明确将业务定位于“智能物联AIoT”,不再仅是安防业务。重新定位后,公司专注于物联感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软硬融合、云边融合、物信融合、数智融合的智能物联系列化软硬件产品。
近年来海康威视业绩增长,离不开创新业务贡献。2016年,公司《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落地实施,先后成立8个创新业务,即智能家居、移动机器人与机器视觉、红外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存储、智慧消防、智慧安检及智慧医疗,专注于大场景业务的落地。
2017年至2021年,创新业务整体贡献收入16.55亿元、26.97亿元、44.37亿元、61.68亿元、122.71亿元,收入占比3.95%、5.41%、7.70%、9.71%、15.07%,占比持续提升。且在2021年,智能家居、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及智慧存储业务的营收均过10亿元,这其中前三者“创收”较高。
2022年上半年,创新业务继续成为收入增长有力“担当”,期内贡献70.08亿元,同比增幅25.62%,增幅高过境外主业,收入比升至18.81%。且子公司杭州萤石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业务为智能家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核通过,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分拆上市预案也获董事会审议通过。
但受消费低迷影响,属于C端业务的智能家居、存储业务上半年增幅有限,仅为4.74%、7.05%,远不及工业属性较强的机器人、热成像、汽车电子业务增幅,尤其机器人、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增幅超四成、近五成。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海康威视对旗下创新业务控股子公司持续提供财务资助,部分创新业务或还需时间“孵化”。
2020年,公司对杭州海康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汽车技术)、杭州海康存储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消防)、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康微影)等五家子公司提供合计上限为19.5亿元的财务资助,资助期限3年。
2021年,又向武汉海康存储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武汉海康存储)、海康汽车技术、海康消防、杭州睿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睿影科技)、杭州海康慧影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慧影)提供上限为5亿元、5亿元、2亿元、1亿元、0.5亿元的财务资助,用于各子公司补充经营资金需求。
到了2022年4月中旬,该公司公告称,为满足创新业务子公司资金需求,拟为海康汽车技术、武汉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微影、海康慧影、睿影科技、杭州海康汽车软件有限公司(下称海康汽车软件、海康汽车技术的全资子公司)7家子公司提供总额度上限为45亿元的财务资助。其中,向海康汽车软件、海康汽车技术合计资助15亿元,与向武汉海康存储资助金额一样,可见,公司对汽车电子、智慧存储业务的资金倾斜。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 年,公司 5 个创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 10 亿、净利润为正,创新业务整体同比增长近 100%。其预计,下半年如果没有疫情或其他因素干扰,企业端的投资信心和个人端的消费信心都会逐渐恢复。在此基础之上,创新业务预期能获得更好的增长。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