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就是过错!”
徐小平、周鸿祎等一干大佬集体热议的硅谷创投教父、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的商业新作《Zero To One》,不仅揭示了从0到1,看似微小的数字增长却蕴含着从无到有重量级裂变的奥秘,更开启了一扇通往商业与未来成功之路的明窗。
放眼国内,一直保持傲娇增速、能持续成功开启未来创新密码、“错过就是过错”的极佳投资对标,同样存在。
1996年秋天,北京人民大会堂发生了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新华保险公司在此举行开业庆典,为中国保险业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此刻起,这家专注于寿险的知名保险企业,踏上了19年不平凡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20世纪90年代,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保险业焕发出蓬勃生机。在此背景下,作为保险业“元老”之一的新华保险,紧抓时代机遇,以惊人的成长速度冲击着保险市场格局。
1997年,新华保险营业总部(现北京分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3.86亿元,跃居北京寿险市场第二位;6年后的2003年,新华保险保费突破100亿元,年底达171.8亿元;2007年,其总资产突破1000亿元,成为一家实力强大、发展成熟的大型保险公司;2010年,总保费达到936.4亿元,跻身国内寿险市场前三名,总资产跨过2000亿元大关。
巨大的潜在价值、强劲的增长力,让新华保险吸引了机构投资者的目光。2009年,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耗资37亿元收购新华保险38%的股权,成其第一大股东。这是汇金涉足保险公司股权投资的首例,业界对此给予极高评价的同时,更彰显新华保险作为“王的女人”的独特魅力。
2011年末,新华保险再创保险业内之最,先后在港沪两地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实现“A+H”股同步发行的保险公司。上市不仅为其建立了有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壮大了资本实力,提高了偿付能力,更为其进一步抓住市场机遇、拓宽业务范围、推动战略转型、提升综合实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1年末,新华保险总资产规模达3867.7亿元,全年实现保费收入947.97亿元,市场份额达到9.92%,行业前三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清晰地揭示出新华保险的价值。2001至2013年,新华保险保费复合增速37.4%,远超另外三家上市同行;市场占有率上,更是当仁不让。虽然保险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市场集中度呈下滑态势,但新华保险所占寿险业份额却从2001年的1.6%提升至2013年的9.6%。
在华泰证券看来,持续创新能力和强势股东主导的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是该公司显著区别于同行的核心资源,前者帮助公司一次次精准踩点寿险业发展趋势,实现保费收入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后者则既奠定了规范的股权治理结构,又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资源。
目前,新华保险拥有强大的寿险销售人员队伍及约5.65万名正式员工,全国各级分支机构约1600家,为约2614.7万名个人寿险客户和约6.4万名机构客户提供了各类人寿保险、健康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及养老保险服务。
2014年,新华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098.68亿元,总资产规模达到6437.09亿元,实现保费收入正增长,继续保持行业前三的地位,并在2014年首次入围福布斯世界500强企业。
无需华丽辞藻修饰,这一连串数据已是新华保险综合实力和发展成果的最佳明证。但其并未安于现状、就此满足,而是积极应对创新转型需要。2011年,新华保险发布三年战略规划,提出“力争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以全方位寿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
在2014年年报中,新华保险董事长康典用“棋至中盘”来定义公司所处阶段。“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棋可鉴史,胜负常在一念之间。在市场需求不断改变及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新华保险将坚持既定战略,继续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驶向更为绚丽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