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履职32年提案建议超200份,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今年关注什么?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消费 > 正文

履职32年提案建议超200份,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今年关注什么?

消费苏慧 2024-03-02 11:11:50 56755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在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刘永好认为,需要增强民营头部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能力,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特殊时期的金融和资金支持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标点财经研究员  苏慧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携6份提案与媒体面对面。

沟通会上,刘永好表示:“作为一个在农业领域耕耘了40多年的民营企业,我们想的是如何在低谷期排除万难,为周期上行、新格局到来做充分准备。”

自1993年首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起,今年73岁的刘永好已经履职全国“两会”32年,担任过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三十多年间,他提交的提案或建议总计201份,新希望集团也已成为拥有超10万员工的世界五百强企业。

经历行业阵痛,刘永好此次提案聚焦在哪些方面?

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刘永好十分关注民营企业的发展。在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方面,他认为,需要增强民营头部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能力,对符合条件企业给予特殊时期的金融和资金支持。

在推动生猪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刘永好也深有感触。发布会上,他表示,过去生猪行业共经历了4个周期,现在处在底部的时间已有两年多,按以往周期规律理应即将进入上升期。但现在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提升,生猪养殖效率及产出率不断提升,但消费增长并不匹配,进一步拉长了猪周期。“我相信,随着经济发展、消费信心的提升,生猪消费量会随之增长,我对未来是看好的。”

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刘永好提交的一号提案仍然是聚焦民营企业——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活力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民营经济活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究其原因,刘永好认为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转型换挡阵痛明显,惯性增长方式失灵;二是一些支撑行业增长受转型、周期等因素影响出现业绩明显下滑,部分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经营面临较大困难;三是预期分歧较大,部分民营企业观望、收缩、躺平情绪有所蔓延。”

为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刘永好建议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第一,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社会影响和行业带动作用大,可以建立“一对一”“点对点”的绿色沟通机制,“一企一策”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增强民营头部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能力。同时,对当前头部企业面临的特殊个性困难和问题给予帮扶和支持,在一定规范下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开辟绿色通道。

第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特殊时期的金融和资金支持,不在特殊困难时期抽贷,并在新增贷款和发债担保增信方面给予支持。

第三,在产业调整政策出台前多征求相关方的意见,避免对行业和相关企业造成大的冲击。尤其是在体量大、影响大的行业,要充分重视政策出台前的预沟通,让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政策调整的目的和措施,以及可能会产生的影响,提出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推动解决困难的合力,降低政策出台后的曲解和冲击。

多措并举推动生猪行业健康前行

2023年是生猪养殖行业备受考验的一年,也是自2014年以来首个算总账全年亏损的年份。年内,全国生猪出栏72662万头,比上年增长3.8%;猪肉产量579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处于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从养殖收益看,猪价长时间低位徘徊,全年生猪养殖头均亏损76元,进入猪周期底部期。这也导致大型猪企资金链吃紧,资产负债率持续走高”,刘永好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这几年生猪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在生产效率提高的情况下,肥猪出栏量与市场消费量不匹配,造成猪周期低谷期拉长。”

在行业低谷阶段,怎样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刘永好建议,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行业内部通过资产流转、股权投资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生猪养殖在环保、土地、安全等方面标准,引导规模化猪场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转型,引导中小养殖户向标准化、现代化转型,推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

同时,建议国家发行专项长期贴息贷款或永续贷款,支持标杆企业跨越周期。推动商业银行对龙头企业给予5年期的全周期信贷支持,确保低谷期不抽贷、不断贷。国家通过适当补助等方式支持推动保险公司加大种猪和育肥猪保险的品种和保额的提升。

在消费端,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发放猪肉或猪肉产品消费券,支持猪肉加工制品的研发创新,丰富猪肉制品种类,提升产品品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利用数字技术为畜牧业节粮提效

另外,从畜牧端考量,畜牧业上游连着粮食安全,下游连着老百姓的肉蛋奶供应安全。当前我国口粮安全已有基本保证,饲料用粮安全成为粮食安全的主要矛盾。

而饲料节粮关系着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通过AI新算法、新模型和大数据技术,理解基因、预测表达,支撑基因编辑等合成生物学技术研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饲料领域,国内多数的饲料企业还在用国外配方软件,数字化配方技术能实现自主化的屈指可数,数据库建设上,还有很多细分畜种和原料的营养规律没有摸清。

养殖方面,虽然我国的规模优势巨大,但真正能实现数字化决策的智慧猪场较少,生物识别技术、智能环控装备、养殖机器人方面虽然有很多创新产品,但是立足真场景、解决真痛点的“杀手级”应用还比较少。

刘永好认为,以数字技术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节粮减损的应用潜力非常大。当前,养殖企业受猪周期影响较大,难以大规模投入,相关政策支持也较少。为此,他表示,应加快数字化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布局。采取政府资金、院所人才、企业场景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创新模式,建设IT+BT融合的智能育种研发体系。推动生物大数据、智能设计等基础算法和模型研发,构建IT驱动的生物育种创新体系。强化龙头企业为创新主体,支持涉农企业建立实验室和研发设计中心,推动数字化生物育种新业态发展。

同时,支持自主化营养数据库、配方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强数字化畜禽养殖平台和智能装备研发推广。一方面,引导科研院所打开人工智能、大数据的算法和技术库,企业打开精准饲喂、估重、生物识别、清粪、环控、巡检、防疫的场景库,推动场技融合,立足真场景开展项目立项。另一方面。集中力量攻破浪费多、损失大、效率低的真痛点,开发“杀手级”应用。

推动“科技—农业—金融”良性循环

科技助农也是刘永好非常关注的话题。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我国始终重视和支持农业科技研发与应用,但目前总体上处于机械农业主导、智慧农业起步的发展阶段,与农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成果转化率仅在40%左右。另外,由于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生产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的行业特点,长期以来不易受到资本青睐。

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国际科技竞争新态势来看,推动“科技—农业—金融”良性循环已成为推进“农业强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刘永好建议,鼓励并发动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议科技、农业农村部门要大力支持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开展从科技研究到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制度创新,汇聚投资机构、农业企业、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等各方力量,推动金融产业和创投服务协同创新,形成政府支持、资本敢投、科学家敢创、企业敢闯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生态,以平台为纽带促进资源要素在科研机构与企业间有序流动,促进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同时,鼓励金融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投资农业科技。鼓励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鼓励具有条件的“链主”企业牵头,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体,针对性地实现在农业产业、种质资源、智慧农业、生物农业爬坡等领域的“卡脖子”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

加快建设健全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除了经济层面的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提升,对人民生活水平根本改善起着重要作用。

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后,老百姓吃穿住行问题基本解决,对照当前新形式、新目标、新任务,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存在诸多不适应,与当前发展水平不够匹配。主要表现在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医疗分级诊疗推进慢、医养结合开发不够,信息化技术支撑智慧医疗发展较弱等方面。

针对以上问题,刘永好就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政府主导的投入机制,构建多层次医疗体系。要建立稳定的政府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职责。进一步完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和格局。特别是要加大对缺医少药的偏远地区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投入。

二是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强化医疗卫生人才全周期培养,在抓好医学院校培养的基础上,加强医教协同的培养制度。进一步抓实医师多点执业落地,落实执业医师服务基层制度,鼓励医师到基层、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人才合理配置和流动,更好地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

三是加快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结合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促进差异化发展。推进医疗联合体全面覆盖,在城市地区网格化布局内,在卫生健康部门统筹下,不同所有制医院、不同层级医院、不同类别医院纳入医疗联合体建设,牵头医院以业务合作、人才培养、技术支持等为纽带,加强与其他医院的分工协作,形成以上带下、医院社区一体、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完善连续通畅的双向转诊服务路径。鼓励医院向医疗联合体其他机构转诊病人。

通过以上措施,可建立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强化乡村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从1994年发起“光彩事业”产业扶贫到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从开展乡村振兴“五五工程”到实施“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计划”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包括新希望集团在内的民营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脱贫和振兴经验。

有效激发乡村社会的内生动力,就需要打造育得出、留得住、跟得上、空间广的乡村人才生态。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工作,需要在育才、留才、用才方面下功夫,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沃土汇聚扎根。

为此,刘永好建议,引导农业院校加强学科建设,满足新时期乡村产业发展需要。

当前,以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正在推进基因工程技术应用和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人才缺口很大。他建议农业院校在做好种植养殖、农机农艺等高等农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开设基因育种、人工智能相关的新学科、新专业、新课程,靠前探索和培育把新一代生物科技和数字科技应用于农业的对口人才,以满足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

同时,拓宽乡村产业空间,鼓励支持年轻人就地创业就业,把人才留在乡村。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乡村人才培训,共同打造可持续、可复制的乡村人才能力建设体系。

近年来,在“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在乡村人才振兴上精准发力,如民营企业发起以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者思维观念和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村长班”,目前已培养近300名村干部,获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和多方认可。

刘永好建议,下一步,可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共同建立健全乡村人才的多渠道、立体式培训体系。加大对乡村人才培训项目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政策和资金补贴,推动乡村振兴人才的储备和流动。


标签:

金融 公司 经济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