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锂电”概念闯入两轮电动车领域并掀起行业变革的小牛电动,或已不再享有“互联网”或“科技”溢价
《投资时报》研究员 罗艺
曾被外界称为“两轮车界特斯拉”的小牛电动(NASDAQ:NIU),自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已连续提交了三份较为惨淡的业绩报告。
小牛电动近日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期内小牛电动全球总销量为20.89万辆,同比减少17.4%,这也是自上市以来小牛电动销量出现单季首次下滑。此外,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二季度,小牛电动营收达8.28亿元,同比下滑12.4%;净利润1440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4.3%。
因头顶互联网、科技光环,一度被资本热捧的小牛电动,在业绩出现疲态时,也迅速被资本“看淡”。自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小牛电动股价连日下挫,截至8月26日,股价为每股6.38美元,相较于2021年触达的最高点53.38美元/股,已缩水88%。
从动态市盈率来看,小牛电动目前该指标仅在25倍左右,这一估值与此前的超过170倍的高点已相去甚远。2015年以“智能锂电”概念闯入两轮电动车领域并掀起了行业变革的小牛电动,或已不再享有“互联网”或“科技”溢价。
同时,自2020年收入增速低于雅迪、新日、爱玛等同业公司之后,小牛电动的高端化之路就开始遭受市场质疑。有分析称,小牛电动等新势力为获得两轮电动自行车的“入门券”,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品牌、智能创新上,对下沉市场重视不足。一旦传统企业在智能化上跟上,新势力们的故事就失去吸引力。
而小牛电动也从2019年开始推出多款中低端产品,试图下探市场,但从去年全年及今年两个季度业绩来看,小牛电动的下沉之路走得并不顺畅。
小牛电动2022年二季报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营收净利均下降
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牛电动总营收实现8.28亿元,同比下降12.4%;净利润为1440万元,在一季度亏损2960万元的基础上扭亏为盈,但同比仍大幅跌84.3%;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调整后的净利润为3120万元,同比下降70%。去年二季度,小牛电动净利润实现9184万元,同比增61.6%。
这已是小牛电动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公司已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状况。
除营收和净利润的下降,小牛电动的销量也出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个季度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电动共售出电动车20.89万辆,包括电动摩托车、电动助力车、滑板车和电动自行车,同比下降17.4%。
公司在财报中称,二季度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市场,中国市场销售18.03万辆,同比下降26.7%;国际市场销售2.86万辆,同比增长309.1%。
对于二季度的业绩,小牛电动CEO李彦称,二季度中国市场的销售受到严重打击,产品开发因疫情中断。李彦表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因新冠肺炎疫情封锁导致零售下降和物流受限,并表示,随着8月份旺季的到来,下半年小牛电动将全力以赴重回增长轨道,预计新产品将帮助公司从之前的打击中恢复过来。
数据显示,中国市场在小牛电动的整体销量中占比超86.31%,其中,一二线城市占国内总销量的35%—55%。市场有分析认为,小牛电动在一线城市的业务权重过高,隐藏着市场过于集中风险。
此外,二季度报显示,小牛电动该季度的毛利率为20.3%,与上年同期的22.7%相比下滑2.4%。公司称,毛利率下滑,主要源于持续的成本压力,利润率较低的海外滑板车销量的增加,以及高毛利率的配件、备件和服务销售减少。
鉴于目前疫情及多方面因素引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小牛电动还调低了公司全年销量目标,将全年销量指导调整为100万—120万辆,这一目标与去年全年实现的103.79万辆销量相比较保守。在2021年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发布时,小牛电动对2022年的销量预期为150万—170万辆。
市场渗透率低
小牛电动将2022年全年销售目标调低,与市场预测的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并不相一致。根据天风证券报告,《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下称新国标)自2019年落地后,约1亿台超标车存在替换需求。按照各省市过渡期政策和各省电动车保有量对比估计,2020年—2024年5年内,两轮电动自行车同比增速分别为19%、22%、15%、10%、-7%,预计行业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峰值。
按上述报告,2022年两轮电动自行车的同比增速将达15%,但小牛电动调整后的全年目标基本与2021年销量持平。
信息显示,201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经过10年黄金期的飞速发展,开始出现竞争加剧、销量下滑的局面,行业企业出现倒闭潮。小牛电动在这一阶段以“智能锂电”入局,打破原有以铅酸电池为主的两轮电动车,为整个传统电动两轮车市场注入活力。
小牛电动从一开始就锁定高端市场,2015年发布的首款产品——小牛智能电动踏板车N1城市版定价为3999元,动力版为4999元,当时市场上主流的电动车价位大都在800元—2000元。首款产品出来后,市场将其视为发烧友级别,认为其只针对小众人群。
而从销量来看,小牛电动高端车的规模天花板似乎不高。根据此前招股书数据,2016年小牛电动共卖出8.49万辆,2017年为18.95万辆,2018年33.96万辆。从营收数据上来看,2016年小牛电动实现营收3.55亿元,净亏损2.33亿元;2017年营收为7.69亿元,净亏损1.84亿元;2018年公司营收为14.78亿元,净亏损3.49亿元。
2019年4月,“新国标”落地,推动国内两轮电动车行业洗牌,新标准刺激电动车换购需求。但在这一“新国标”红利中,小牛电动的增速却在放缓。
数据显示,2019年,小牛电动实现42.14万辆,同比增速为24.09%,2017和2018年,公司的销量增速分别为123.20%和79.21%。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20.76亿元,实现上市以来的首次盈利,当年实现净利润1.90亿元。
从渗透率来看,因小牛电动的高端路线,其渗透率与传统品牌相较处于较低水平。艾瑞咨询数据显示,小牛电动2018年至2021年市占率分别为1.1%、1.2%、1.3%和2.1%,同期,雅迪市占率分别为16.3%、17.6%、22.7%和27.9%;爱玛市占率为14.0%、14.8%、14.4%和16.8%。
小牛电动2021年数据显示,公司中高端产品的销量均出现下滑,N/M/U系列车型销量为10万台、10.7万台、18万台,分别同比下降3%、21.4%和6.8%。
下沉之路不易
除上述靠走高端无法在规模上迅速扩大的困境外,小牛电动在高端市场,也面临竞争者增多带来的压力。2021年,行业中的老牌企业雅迪等开始向高端发力,雅迪在2021年7月推出高端子品牌VFLY,包含Fliying等多个产品线,价格从6999元—19800元不等。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在4000元至5000元价格段,雅迪两轮电动车排名第一。
同时,九号电动、哈啰等新势力也在智能高端电动车上抢占市场,九号电动今年二季度国内销量达21.6万台,对小牛电动实现了反超。小牛电动在高端市场面临新老品牌夹击。
为应对高端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满足扩大市场规模的需求,从2019年开始,小牛电动就开始布局中低端市场,在年内推出中低端产品GOVA系列,价格覆盖2500元—4500元各价格段。
但从数据来看,小牛电动的中低端产品从2021年才真正开始发力。2019和2020年,GOVA系列产品销量分别为2.2万辆和16.9万辆。到2021年,小牛电动中低端GOVA系列产品销量提升显著,2021年销量达到63万台,同比增长276.4%,占总销量比从2019年的5.2%提升至2021年的61.1%。
除产品外,小牛电动在渠道上也开始下沉。2020年,该公司有1616家特许经营门店,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的加盟店数量已升至3329家,较上一季度末增加81家。
不过产品和渠道下沉,也导致小牛电动整体毛利率下滑。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0.3%,与2021年第二季度的22.7%同比下滑2.4%。一季度的数据与去年同比也为下滑,2022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9.1%,2021年同期为23.8%。
小牛电动官网部分产品价格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