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两度更名 屡传上市!手握京东云,京东科技港交所IPO前路仍未知?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IPO > 正文

两度更名 屡传上市!手握京东云,京东科技港交所IPO前路仍未知?

IPO王子西 2022-12-05 15:21:48 52458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历经两次更名,京东科技能否去金融属性,京东云能否助力公司成功香港IPO,还是一个未知数

《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子西

近日有消息称,京东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京东科技)正争取年底获监管机构批准,在香港IPO上市。IPO规模可能低于此前20亿美元目标。不过《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以往消息注意到,自该公司于2022年1月向中国证监会申请香港IPO后,不时便有相关消息传出。

而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京东科技提交的《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的进度跟踪,至今仍显示为2022年1月24日接收材料、1月28日补正通知,仍无最新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科技前身京东金融于2017年6月底完成重组,重组后不再纳入京东合并范围;2018年12月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2020年9月,京东数科曾向上交所申请科创板上市,但受蚂蚁集团暂缓上市、金融监管等影响,2021年3月底,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同月,京东集团(美股JD.O、港股9618.HK)将智联云业务整合至京东数科后,2021年5月公司更名为京东科技。

但两次更名、重组,京东科技能否去金融属性,京东云能否助力公司成功香港IPO,都还是一个未知数。针对目前港交所IPO进展等问题,《投资时报》研究员日前电邮沟通提纲至该公司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两次更名 IPO屡受挫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科技前身为京东金融、京东数科。2017年3月1日至6月30日,京东金融进行重组,增发重组轮融资并收购京东集团此前持有的公司股权68.6%。重组完成后,京东金融不再纳入京东合并范围。根据彼时签订的协议,京东拥有京东金融“未来税前利润的40%”(后因公司融资,权益被摊薄至约36%),且可将利润分成权转换为后者股权。2018年底,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

2020年6月,京东通过转换利润分成权及以现金方式向京东数科额外投资17.8亿元,以此取得后者合计36.8%股权。该年9月,京东数科向上交所申请科创板上市,但受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以及金融监管影响,公司于2021年3月底撤回发行上市申请。2021年4月2日,上交所终止公司发行上市审核。

彼时业内多认为,公司撤回上市申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重组,二是随着监管环境变化,公司要把业务“去金融化”,升化并夯实公司科技属性。按照上交所发布的《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1年4月修订)》,明确申报企业应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以及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科创板上市。显然,京东数科并不满足科创板上市要求。

据京东数科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等。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各期),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贡献收入15.46亿元、32.98亿元、62.17亿元、42.84亿元,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贡献收入73.03亿元、100.19亿元、109.18亿元、54.09亿元。两者合计贡献收入比约超过9成。

从产品来看,京东金条贡献收入为9.20亿元、20.88亿元、36.60亿元和26.36亿元,约占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比例59.5%、63.3%、58.9%、61.5%。京东白条科技服务收入14.73亿元、27.34亿元、32.10亿元、17.94亿元,约占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的20.2%、27.3%、29.4%、33.2%,占比持续提高。

另外,上述两种“方案”中的产品如信用卡服务、保险科技服务、收单机构的分润、为商户与企业提供票据贴现平台服务,也基本“透出”金融属性。

2021年3月31日,京东分拆智联云业务至京东数科。根据协议,京东转让总价值约157亿元的京东云与AI业务及若干资产,作为京东数科新发行普通股的对价。交易完成后,京东持有京东数科股权增至41.7%。该年5月,公司更名为京东科技,“云故事”由此被关注。

京东数科营业收入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京东数科招股书(申报稿)

京东云起步晚、市场份额小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京东云于2016年成立,主要向传统产业推广云计算,融入网购金融大数据。彼时京东云利用京东商城、物流、金融等生态资源产生的用户大数据支撑,是它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地方。

但有分析人士认为,京东云相比阿里云、百度云等起步晚,且早期“配角”属性明显,主要是为京东自身的电商、物流等业务服务。同时,成立前两年,把精力主要放在搭建技术队伍和云基地、缺乏长期战略规划;直到2021年下半年,京东云才逐渐确立“产业云”战略定位,聚焦产业场景。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7月13日,京东云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并发布行业首个全面开放的PaaS生态“云筑计划”。此外,还发布七大基础技术产品,这其中包括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京刚第四代云主机、新一代弹性专有云JDStack 4.0、京东云智能视觉系列产品等。

而今年11月1日,京东云城市峰会(上海站)聚焦京东云数智供应链,向外界展示京东云在产业互联、乡村振兴、数智能源、零碳园区等产业场景中的实践。数据显示,京东云目前服务超95%的大型央企、近百座城市、2048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以及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

但另一方面,同业公司们也未闲着,且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都拥有自身独特优势、也已占据国内云计算较大市场份额。比如,阿里云的自研能力持续增强,社交媒体优势是腾讯云的较大特色、核心竞争力是SaaS,百度智能云则深耕AI技术。

据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2年Q1、Q2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Q1、Q2中国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均为73亿美元,同比增速21%、11%。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智能云合计市场份额达78.8%、79%。其中,阿里云仍是市场领导者,Q1、Q2市场份额分别为36.7%、34%;华为云紧随其后,市场份额18.0%、19%;腾讯云的市场份额则为15.7%、17%;百度智能云为8.4%、9%。

另外,2022年财年(实际时间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SW(9988-HK)的云业务(包括阿里云和钉钉)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响后收入为745.68亿元,同比增长23.1%;经调整EBITA为11.46亿元,已实现年度盈利。2021年,百度集团-SW(9888.HK)核心业务云服务收入150.70亿元,较2020年增长64.3%,云业务增速较好。

综上来看,京东云的市场份额距离“四朵云”差距不小。京东云能否破局?云服务的收入规模、盈利能力又如何?京东科技能否借助京东云、在香港IPO上市,目前来看仍是未知数。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