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毛利率下滑质量问题频出,充电线“平替”绿联科技IPO能否获认可?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IPO > 正文

毛利率下滑质量问题频出,充电线“平替”绿联科技IPO能否获认可?

IPO李璐 2022-11-18 15:10:25 54789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尽管收入有所增长,但绿联科技毛利率呈下降趋势,线上渠道费用、物流成本、采购成本等都在侵蚀公司利润

投资时报》研究员 李璐

从iPhone取消附赠充电头和耳机开始,国内对消费电子配件“平替”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产品功能和外观设计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这一变化推动了消费电子设备周边产品市场的迅速崛起。

深圳市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绿联科技)即是国内颇具知名度的3C消费电子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该公司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全方位数码解决方案,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

近日,这家靠售卖数据线从华强北起家的公司,正式踏上创业板上市之路,目前已完成第二轮问询回复。据招股书披露,本次IPO绿联科技拟募集资金15.04亿元,其中5.51亿元用于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1.11亿元用于智能仓储物流建设项目、3.92亿元用于总部运营中心及品牌建设项目、剩余4.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虽然绿联科技产品在国内市场知名度较高,但从盈利能力来看,该公司毛利率不断下降,线上渠道费用、物流成本、采购成本都在不断侵蚀公司利润。并且,该公司还多次因产品不达标受到处罚。

针对前述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向绿联科技寻求沟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多项核心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司产品中。同时建立了有效的外协质量管理体系,以实现对产品全流程和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此外,公司对消费电子设备周边行业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呈乐观预期,并称本次募资将有助于从多方面提升竞争力。

毛利率连续下滑

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下称报告期),绿联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是,营收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却不增反降,报告期各期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和3.05亿元。

出现上述情况或与公司毛利率变化趋势有关,报告期内,绿联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分别为49.74%、38.1%和37.21%,虽然始终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但毛利率持续下降且较同业优势逐步缩窄。

据招股书介绍,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高于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为境外业务毛利率普遍高于境内业务,而公司自境外获得的收入占比始终较高。报告期内,绿联科技境内毛利率分别为35.88%、30.78%和31.4%,而同期境外毛利率则分别为67.74%、46.24%和44.01%,远高于境内水平。

但是,2021年该公司自境外获得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20年的47.38%下降至46.09%,对整体主营业务毛利率的带动作用有所减弱,这或是2021年公司净利润反向下滑的原因之一。

除收入地区结构影响外,成本和费用上涨也是绿联科技出现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首先,是高额的平台服务费和推广费。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绿联科技通过线上电商平台实现的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2.41%、82.35%和78.14%,是公司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

而同期公司向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的推广费和平台服务费分别为2.7亿元、3.72亿元和4.41亿元,甚至高于当年的净利润水平。如果线上渠道相关费用持续增长,公司是否会陷入亏损状态?

成本的另一个主要组成是始终处于高位的物流成本。该公司物流成本主要为运输费、快递费及运费险。报告期内,其物流成本分别为3.07亿元、3.95亿元和4.37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分别为23.37%、23.36%和20.23%。

第三个影响因素就是持续上涨的采购成本。近年来,受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叠加新冠疫情暴发等因素,消费电子行业上游的线材、五金、芯片等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导致成本进一步增加。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绿联科技主要原材料单价普遍出现上涨,以2021年为例,采购比例较高的芯片单价涨幅达18.29%,公头单价涨幅达36%,线材单价涨幅更是高达58.25%。

另一方面,绿联科技产品生产以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的金额值不足三成。2021年,公司外协成品采购价格亦普遍上涨,其中传输类成品单价涨幅7.32%、音视频类成品单价涨15.77%、存储类成品单价上涨18.53%、充电类成品单价更是上涨21.09%。

而作为替代型产品,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产品价格,过高的价格会导致消费者流失,因此公司很难将采购成本的压力传导至下游,从而只能压缩自身的利润空间。

上下游夹击背景下,公司的生存之道必然是其核心竞争力。然而,绿联科技的研发投入和专利情况似乎都略显疲软。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该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7%、3.47%和4.54%,始终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1至2个百分点。

同时招股书显示,该公司取得的专利中,12项为发明专利、202项为实用新型专利,另外1083项为外观设计专利,外观相关专利占比极高。

对此,绿联科技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公司的研发费用支出,系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和产品投放市场布局规划,有序支出的结果。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4亿元,且持续处于较高的水平。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主要原因系公司报告期内收入增速较快,导致公司虽然在报告期内加大了研发投入的力度,但研发费用率仍低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值。随着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现公司研发费用率已经处于可比公司的合理区间范围内。

绿联科技与可比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比较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说明书

因违法违规受处罚

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绿联科技曾3次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处罚,包括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生产销售的PB132绿联移动电源(20000mAh)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等问题,共计被罚金额达16.68万元。

此外,报告期内及2022年上半年期间,绿联科技还出现5次产品抽查或检测不合格、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除上述被调查的PB132绿联移动电源,还有激光翻页笔、时尚创意风扇、USB充电器、多功能风扇等产品。同时,绿联科技在回复深交所问询时,还补充披露了2起因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诉讼,目前两起诉讼均达成和解,并分别进行了赔偿。

绿联科技的产品问题或与其依赖外协生产有很大的关系。过度依赖外协生产,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工艺、制造成本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一旦外协厂商产品质量把控不严,必然导致绿联科技所销售的产品受到影响,进而给公司生产经营和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对此,绿联科技相关负责人向《投资时报》研究员表示,针对外协生产,公司从产品研发评审及验证、生产关键工序监控、入库复核,到销售及售后分析及改善,实现了系统性覆盖全流程。同时,公司建立了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实现的过程中问题可预防、过程可监控、结果可追溯,有效避免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品质部门则根据产品销售市场的质量法律法规、质量标准、产品认证要求,对产品进行符合性质量管控、产品认证,使公司产品符合销售目标市场的质量要求。

是否突击入股?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申报上市之前,绿联科技也获得了不少资金。

据据招股书披露,2021年5月,高瓴资本旗下的高瓴锡恒以3亿元认购绿联5.48%的股份,同年7月再次追加2.5亿元投资。不仅如此,2021年,绿联科技还先后获得深圳世横、远大方略、坚果核力等多家机构的注资。从入股时间上来看,有构成“突击入股”之嫌。

此外,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先后进行了7次股利分配,均为现金分红,金额合计近4亿元。也就是说,经过股权转让和现金分红,上市前公司两位创始人张清森和陈俊灵已经套现近7亿元。

另外,《投资时报》研究员看到,报告期内,绿联科技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34亿元、2.73亿元和1.51亿元,公司手头的现金称得上还算充裕。

在此背景下,本次IPO绿联科技仍然拟将募集资金中的近30%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其中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值得关注。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