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记者 章敬宇
近日,“绿色与可持续金融:中国倡议与国际合作”研讨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中国角以线下加线上形式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大道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心(C Team)共同主办,并得到了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保尔森基金会的支持。平安集团董事会秘书盛瑞生以视频形式出席活动,并与来自国内外监管部门、国际组织、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十余位绿色金融专家,共同就气候投融资创新实践、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和气候投融资差异化发展三个主题展开圆桌讨论,介绍了各自机构取得的进展并讨论了所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选项。
“气候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勇于承担大国责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于2020年提出了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据相关测算,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超过100万亿的直接投资,金融机构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践行企业社会价值的使命担当。”盛瑞生表示,中国平安始终积极关注和应对气候风险,践行ESG发展理念,并于2021年发布了第二份TCFD报告,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融入集团长期发展战略,平安测算了银行信贷和投资组合在八大高碳排行业的规模,以及对应的气候风险敞口;在战略上通过部署绿色低碳资产、压降棕色资产比例,减缓气候变化相关的财务风险,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和消费国,能源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盛瑞生表示,考虑到国家的“双碳”目标,能源平稳安全转型是一个具有较高确定性的趋势。平安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的优势,匹配绿色项目的长周期特性,在获取稳健收益的同时,为低碳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长期以来,平安依托综合金融优势,坚守责任投资理念,持续深化绿色金融工作。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绿色投融资规模约3,198亿元。其中,平安前瞻性地投资布局清洁能源赛道,以平安资本为例,截止今年上半年,平安碳中和股权类投资规模已达256亿元,其中清洁能源132亿元,占比超过一半。去年11月,平安资本成功推动平安人寿作为核心战略投资人,增资20亿元参与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增资引战项目,投后占股2.16% ,充分发挥了平安作为综合金融集团的协同优势。
保险是金融行业中面临气候变化风险的主要行业之一,平安积极通过保险产品的创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贡献力量。据盛瑞生介绍,平安产险融合巨灾保险和指数保险特点,创新推出“巨灾指数保险”,以强降雨和台风作为受灾指数,一旦触发赔付条件,无需实地查勘定损,即可按照保单规定核定赔付金额,保障受灾地区快速重建复产。
今年5月以来,广东韶关遭遇多轮强降雨侵袭,由于此次暴雨已超过巨灾保险约定的强降雨阈值,触发了赔付条件,韶关市政府获赔8280.46万元,这也是广东省近5年巨灾保险赔款单次金额的最高纪录,近5年累计赔付近3亿元;今年,平安的森林碳汇遥感指数保险已在河北、广西、湖南、安徽、广东、贵州六省相继试点落地,累计为超34万亩林地提供3428万元碳汇风险保障。
除了企业服务,平安也在努力尝试个人碳普惠业务,于今年5月推出了银行个人碳账户“低碳家园”,是中国首个覆盖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双卡碳账户,覆盖1.1亿用户。该平台可基于授权用户的行为数据,累计绿色能量和碳减排量,进而兑换丰富的绿色权益,是平安以金融资源支持居民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又一探索。
根据平安2021年发布的TCFD报告披露,平安集团从事投资和银行业务的成员公司的总资产中,仅有不到2%的资产规模涉及到8大棕色行业。“平安一方面在促进传统煤炭和高排客户的转型,与重点排放客户沟通,提升其控排降耗意识,并利用科技手段赋能其监测排放数据,帮助优化转型方向和路径;另一方面在险资投资结构上,也在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投放比重。”盛瑞生表示,未来平安将继续提升气候风险评估的准度和精度,为战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支撑,切实履行金融机构的企业社会责任,并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市场反应,对高碳行业管控、绿色产业支持做动态调整,通过专业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推动行业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更好地赋能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