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特海国际再次亏损,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降至-445.7万美元,上年同期为盈利561.6万美元,新任CEO杨利娟此次任职压力不小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卓玛
时隔两年,海底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底捞,06862.HK)再迎重大人事调整。
6月21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为投入更多精力于其他业务,杨利娟将辞任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后将加入海底捞独立拆分上市的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特海国际,09658.HK,HDL.O)。同时,苟轶群被委任为海底捞新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上述人事变动将自7月1日起生效。
几乎同时,特海国际也发布了人事变动公告。公告显示,杨利娟被委任为公司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负责统筹公司的管理和战略发展。同时,特海国际原首席执行官李瑜辞职,后将继续担任公司执行董事及大区经理,为公司新任首席执行官提供协助及支持。此外,特海国际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王金平也宣告辞职,以便直接发挥其专长,将更多时间及精力投入公司的新业务孵化。特海国际的人事变动同样自7月1日起生效。
一系列人事变动意味着杨利娟“无缝”转岗,从海底捞掌门摇身变为公司海外业务公司特海国际的新舵手。
受益于海外门店数量的持续增长,被戏称为“海外捞”的特海国际,收入从2019年的2.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6.86亿美元。不过公司利润却未能同步增长。今年一季度,特海国际再次亏损,单季度实现收入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0%,但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却降至-445.7万美元,上年同期为盈利561.6万美元。新任CEO杨利娟此次任职压力不小。
数据来源:Wind
助力海底捞扭亏
公开资料显示,杨利娟于1995年加入海底捞,她从最基层的服务员开始干起,后逐步升职为领班、店经理、小区经理、大区经理等。2015年7月,杨利娟成为海底捞董事,2018年1月,她开始担任该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并于同年9月和张勇共同在港交所为海底捞的上市敲锣。
就业绩表现而言,海底捞在上市后的2018年和2019年业绩高速增长,分别实现收入169.69亿元和265.56亿元,同比增长59.53%和56.49%;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分别为16.46亿元和23.45亿元,增长60.16%和42.44%。
时至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海底捞的快速增长态势戛然而止。尽管该公司全年收入仍小幅增长7.75%至286.14亿元,但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却大幅减少了86.81%至3.09亿元。
2021年,海底捞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全年实现收入411.12亿元,同比增长43.68%,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净溢利为亏损41.63亿元。对于亏损原因,该公司将之归结为疫情影响,以及过去两年快速的扩张战略使管理难度加大。
或受业绩不佳影响,2021年8月,海底捞发布了一份涉及多位高管的人事变动公告,和张勇共同白手起家创业的妻子舒萍辞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和审计委员会成员,另一位共同创业者施永宏也辞任了公司执行董事,杨利娟则在此时被委任为公司副首席执行官。
此后,为了提升公司业绩,海底捞在2021年11月启动了“啄木鸟计划”,包括关停若干海底捞餐厅、持续推进和打磨门店管理体系、重建和加强职能部门,以及完善员工培训、建立人才梯队等。
经过了半年多的历练,2022年3月,杨利娟正式接任张勇成为海底捞新任首席执行官,并继续负责“啄木鸟计划”的落实与推进。彼时,海底捞在任命公告中表示:“自‘啄木鸟计划’实施以来,公司内部管理和运营明显改善,董事会认可其‘顾客优先、员工优先’的理念,及严格按照财务考核结果筛选及淘汰门店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
而在总体的经营情况有所缓和后,海底捞又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了“硬骨头计划”,重开过往关停的若干餐厅,全年共有48家既往关停的餐厅恢复营业。
一系列组合拳下,杨利娟上任当年即使海底捞成功扭亏,全年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6.38亿元。2023年,海底捞更是以414.53亿元的收入和44.99亿元的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双双创历史新高,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33.55%和174.59%。海底捞也在此次的人事公告中表达了对杨利娟的高度认可。
特海国际业绩承压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杨利娟即将就任的特海国际与其结缘甚早。特海国际在任命公告中表示,杨利娟曾主导了海底捞品牌的出海进程,分别于2012年和2013年在新加坡和美国成功布局,打下公司目前在国际市场的经营基础。
而此次杨利娟就任特海国际首席执行官或与公司发展遇阻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特海国际主营海底捞的国际市场业务,于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了海底捞首家海外餐厅,2022年底,该公司从海底捞中拆分出来独立在港交所上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特海国际在四大洲的13个国家拥有119家自营海底捞门店。特海国际表示,以自营门店覆盖的国家数目计,海底捞已成为国际市场中最大的中式餐饮品牌。
财务数据方面,受益于海外门店数量的持续增长,特海国际的收入从2019年的2.33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6.86亿美元。不过,公司利润却未能同步增长,2019年—2022年,特海国际分别实现净亏损0.33亿美元、0.54亿美元、1.51亿美元和0.41亿美元。直到2023年,特海国际才首次实现有效盈利,全年实现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0.26亿美元。
不过今年一季度,特海国际再次亏损,单季度实现收入1.88亿美元,同比增长16.60%,但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却降至-445.7万美元,上年同期为盈利561.6万美元。
对于一季度的亏损,特海国际将之归结为其他货币对美元贬值导致未变现净汇兑损失增加1120万美元、单季度收到的政府补助减少导致其他收入减少220万美元,以及上市开支60万美元。
经营数据方面,尽管特海国际一季度的门店数、总客流量、翻台率和单店日均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但顾客人均消费额却出现下滑,从上年的26.0美元降至24.9美元。
特海国际的各项成本也在上涨。具体来看,一季度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增长了16.5%至0.63亿美元,该项成本占公司当期收入的33.5%,与上年同期持平;员工成本也较上年同期增长19.8%至0.64亿美元,该项成本占公司收入的比例也从上年的33.0%提升至了33.9%,增长原因主要由于门店网络扩展、 客流量增加和翻台率提升导致员工人数增加,以及员工的计件工资增加。
也即仅这两项成本,就已占据了特海国际67.4%的收入。
业绩不佳也反映在股价上。特海国际自上市后首先迎来一波股价上涨行情,并于2023年3月7日盘中触达24.30港元/股的历史最高点,但此后即震荡下行至今。截至6月27日收盘,特海国际报收于14.10港元/股,当前总市值为91.69亿港元。
此外,特海国际刚于今年5月17日成功登录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实现港股和美股双重上市。上市首日,特海国际开盘大涨48%,盘中最高报30美元/股,当日报收于22.29美元/股,但此后该公司股价逐渐回落。截至6月27日美东收盘,特海国际报收于18.80美元/股,已跌破19.56美元/股的发行价。
对于杨利娟的任职,特海国际方面可谓充满期待,表示当前国际市场挑战和机会并存,公司相信杨利娟具有丰富经验、卓著能力、坚韧品格和开拓精神,能够带领公司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更好的扩大国际市场的顾客基础,更加深入的开拓新市场和新赛道。
数据来源:Wind
准备迎接挑战
至于接棒杨利娟的苟轶群,自2000年1月起,他已成为公司的关键成员,曾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信息技术负责人、供应链及采购管理负责人等多个职位,对公司运营及策略作出重大贡献。而在此次任命之前,苟轶群是海底捞的副总经理并负责投资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海底捞任职外,苟轶群还曾在2011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担任海底捞旗下餐饮供应链子公司——蜀海(北京)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长,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担任海底捞旗下另一主营火锅底料的上市主体——颐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1579.HK)的董事长。
海底捞在公告中表示,迈入下一发展阶段,公司将在精细化管理基本面业务的同时,推动创业创新与数字化发展。而苟轶群在战略决策、企业管理、供应链监督及合作发展方面拥有丰富经验,是带领公司进行转型的理想人选。
据悉,在苟轶群的领导下,海底捞已设立了创业创新委员会和数字化运营委员会这两大核心委员会。其中,创业创新委员会旨在开发新型创新模式与激励机制,引领海底捞未来朝多层级及多品类方向发展,为多元化业务模式奠定基础,推动公司各层面的创新工作。而数字化运营委员会则借助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数字技术提升管理效率,为多管店及双管店管理制度等运营模式提供支持。
海底捞方面表示,设立这两大委员会突显了公司致力于精细化管理基本面业务、推动数字化和创业创新发展,公司已准备好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