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 · 专注 · 垂直
内容 · 数据 · 平台

“AI寻亲”刷屏背后,这家A股公司仍存在盈利难题?

长按扫码
查看详情

投资时报首页 > 公司 > 正文

“AI寻亲”刷屏背后,这家A股公司仍存在盈利难题?

公司 2023-12-14 14:06:33 0 分享: 字体大小:Aa-Aa+

2023年第三季度,格灵深瞳营收同比下滑14.48%至0.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主要是收入减少、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投资时报》研究员  王子西

日前,“河北富豪找回失散25年儿子”的消息在网络刷屏,为此次寻亲提供技术支持的北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灵深瞳,688207.SH)也受到外界关注。

作为“科创板AI视觉第一股”,格灵深瞳于2022年3月上市。上市当年,该公司就实现盈利,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实现0.33亿元。但很快,该公司又陷入亏损。据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格灵深瞳营收同比下滑14.48%至0.6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19亿元,主要是收入减少、研发投入增加所致。该季度,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70.73%。

另需注意的是,格灵深瞳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智慧金融、城市管理等四大领域,但在智慧金融领域,客户集中度较高,若不能持续获得大客户订单或不能有效开拓新客户,公司收入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且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营收的比重为51.57%,该指标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也表明公司营收增长质量情况。

在二级市场,截至2023年12月13日,公司股价收于22.5元/股(不复权,下同),总市值不足60亿元,较上市当天市值缩水9亿左右。

针对“跨年龄同亲缘人脸比对算法”情况、人工智能企业盈利难及大客户回款风险管控等情况,《投资时报》研究员电邮沟通提纲至公司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格灵深瞳上市以来股价走势(元)

数据来源:wind

“AI寻亲”消息刷屏

12月3日,格灵深瞳在官方微博发布视频称,“河北富豪在警方帮助下找到失散25年的儿子。亲人团聚的背后是科技力量在发挥作用,格灵深瞳自主研发的‘跨年龄同亲缘人脸比对算法’功不可没”。

或受此影响,次日,格灵深瞳盘中股价一度涨超17%。

12月4日,该公司再发声明称,“公司主要是配合警方提供技术和算法等工具,然后交由警方来应用”;“公司没有开发所谓‘收费版的寻亲APP’,也未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售卖相关软件。”

事实上,这并不是格灵深瞳采用人脸识别和人脸比对算法协助有关部门找回的第1个孩子。在此之前,该项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还包括被拐22年的“川川”、失踪25年的吴女士的儿子。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人脸识别是AI领域众多技术中应用最早、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且我国人脸识别产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较多,分布在各产业链环节。其中,产业链中游主要是人脸识别算法和软件服务,上市公司包括商汤—W(0020.HK)、海康威视(002415.SZ)、汉王科技(002362.SZ)、云从科技—UW(688327.SH)等。目前,人脸识别产品主要应用于安防、金融、商业等领域。

在投资者调研活动中,格灵深瞳表示,公司在国际权威机构和组织举办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中名列前茅,技术能力得到验证,但由于公司策略是挑选高毛利率且回款好的优质业务,故目前安防领域业务量不是特别大。现在,公司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可能会促进公司其他安防相关产品的销售。同时,公司也会关注该技术是否具备开发C端产品的可能。

又陷亏损泥潭

格灵深瞳成立于2013年,专注于将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机器人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与应用场景融合,提供面向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轨交运维、体育健康等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主要包括智源智能前端产品、灵犀数据智能平台以及深瞳行业应用平台。人工智能产品既能以标准化模式销售,也能依据客户需求进行组合,并以整体解决方案的形式向客户交付。

2022年3月17日,格灵深瞳登陆上海交易所科创板,成为“科创板AI视觉第一股”。上市当天,公司股价收于37.46元/股,总市值约为69亿元。   

上市当年,格灵深瞳实现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20.47%;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亿元以上。《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公司归母净利润首次由负转正,除了有收入增长带动外,还受软件收入增长带来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收益增长、股份支付费用减少、利息收入显著增加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但好景不长,上市当年盈利后,公司很快又陷入亏损。据三季报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格灵深瞳实现营收2.25亿元,同比增长14.76%;归母净利润亏损0.1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约0.22亿元,均较上年同期有增大。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4.48%,至0.67亿元,归母净亏损同比增大至0.19亿元。该公司在财报中解释,利润为负主要是收入同比减少、研发投入增加所致。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格灵深瞳的研发人员数量为32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65%,人数较2022年底增加了45人。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1.25亿元,同比增幅接近四成,占公司营收比重为55.46%;其中,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为0.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46%,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0.73%。

中信证券认为,尽管公司短期业绩表现不及预期,但未来公司在研发端的持续投入以及商业化落地场景的逐步明确,均有助于公司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模型开发能力,在应用环节实现更大价值。

格灵深瞳2018年以来研发投入与营收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Wind

智慧金融依赖大客户?

从业务组成来看,格灵深瞳主营业务收入来自于智慧金融、城市管理、商业零售以及轨交运维,同时也在体育健康、元宇宙等领域进行业务布局。但在智慧金融领域,公司客户集中度较高,需注意依赖大客户所带来的收入波动风险以及回款风险。   

据公司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智慧金融领域的终端客户仅为农业银行,2021年起,公司开始与建设银行展开业务合作。

2018年至2020年,该公司来自农业银行的收入分别为468.68万元、2373.97万元、4697.09万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7%、33.47%、19.36%。截至2019年末、2020年末,归于农业银行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302.66万元、2357.03万元,占公司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均在32%以上。

且需注意的是,截至2022年末、2023年9月末,格灵深瞳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82亿元、2.09亿元,分别占营收的51.57%、92.95%。考虑到公司收入存在季节性特征,第四季度营收占全年收入比重较高,届时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能否走低,或可说明公司营收增长质量如何。

此外,今年以来,包括“真格基金Ⅰ”、红杉资本、现代汽车等在内的股东纷纷减持格灵深瞳。其中,红杉资本减持443.95万股,涉及金额约为1.34亿元;“真格基金Ⅰ”减持296.72万股,涉及金额约为0.84亿元;现代汽车与现代摩比斯合计减持470.53万股,涉及金额也在1亿元以上。尽管其投资格灵深瞳时间较早,有回笼资金需求,但集中减持也可能会对投资情绪产生影响。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忘记密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登录您的账号

还没有账号? 注册
  • 发送验证码
  •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

×

注册您的账号

已有账号?
  • 发送验证码
×

忘记密码

输入与您的帐户关联的邮箱,我们将通过邮箱验证码来重置密码。
  • 发送验证码
微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