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末,王府井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15.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下降85.45%
《投资时报》研究员 董琳
2022年,严重依赖线下的传统零售百货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作为国内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商业零售集团之一,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王府井,600859.SH)近日发布2022年全年及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王府井实现营业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15.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85.45%;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3万元,同比下降101.0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41亿元,同比下降40.79%。
王府井表示,公司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主要受闭店导致营业收入大幅下降、特殊期间为租户和供应商减免租金和保底及相关费用3.92亿元、非经常性损益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共同影响所致。
二级市场上,2022年四季度王府井低位震荡,整体出现一定程度反弹。进入2023年,该股走势向下,截至5月4日收盘,王府井报收于21.92元/股(前复权,下同),较今年年初股价最高点32.75元/股已下跌33%。5月8日,王府井股价收于22.03元/股,日跌幅1.61%。
好的一面是,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淡化,王府井2023年业绩有所回升。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7 亿元,同比增长1.58%,环比增长44.32%;实现归母净利润2.26 亿元,同比下降39.77%;扣非归母净利润2.2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4.83%。
对于一季度业绩向好,多家券商给予王府井“买入”评级。但若从长远来看,作为百货行业龙头,王府井百货业态营收如何实现有效转型、免税业态是否能快速爬坡释放业绩、面对外部竞争冲击能否应对自如,都还属未知数。
针对上述情况,《投资时报》电邮沟通提纲至王府井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公司回复。
2022年10月至今,王府井股价变动趋势(元/股)
王府井集团的“前身”为创立于1955年的“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1993年,王府井集团正式成立。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在全国七大经济区域35个城市共运营75家大型综合零售门店,涉及百货、奥特莱斯、购物中心业态,总经营建筑面积449.25万平方米。
年报披露,2022年王府井实现营收108亿元,同比下降15.3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85.45%;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53万元,同比下降101.01%。
从业态构成上,王府井目前营收主要来源于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超市和专业店。2022年,受消费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王府井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对公司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业态门店的经营形成制约。该公司所属大型门店中,全年仅有4家基本正常经营,9家不同程度缩短营业时间,63家门店出现过停业状况,店均停业31天,其中8家门店闭店时间超过两个月。
具体来看,作为公司业绩实现的主要构成,王府井的百货业态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5.38亿元,同比下降22.11%,业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8.86%;奥莱业态受3—6月门店闭店数量多、时间长的影响,营业收入同比降幅较大,三季度小幅回升,全年营业收入为14.78亿元,同比下降8.03%,剔除新店影响,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13%,业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13.04%;购物中心业态全年营业收入为21.66亿元,同比增长5.07%,剔除收购购物中心公司股权影响,同比下降13.34%,业态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为19.11%。
此外,该公司超市业态受特殊期间刚需消费带动,降幅呈减缓走势;专业店业态受需求萎缩影响,收入同比下降15.91%。
近年来电商的快速崛起和购物中心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了百货业态往下走的趋势。作为国内百货行业老牌零售企业,王府井也未能独善其身。2021年11月30日,有着25年历史的广州王府井百货宣布闭店,这也意味着王府井在收缩传统百货业态,进行改造升级。《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该公司百货业态营收已从2018年的213.12亿元降至2022年末的55.38亿元;占营收比重也从2020年的83.05%大幅收窄至2022年末的48.86%。
在百货业态经营日益艰难的情况下,王府井在2023年进一步推进全渠道发展,持续强化线上运营能力的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4月28日,该公司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王府井当期实现营业收入33.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6亿,较去年同期减少39.77%。
对此,王府井分析表示,今年一季度,有税业务方面,奥莱业态受新生活方式消费的带动,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恢复态势。同时,王府井集团持续推动旗下门店通过直播、企业微信、小红书推广等多种销售方式,拉动线上销售同比增长超 60%。
2022年,王府井按业态划分营业收入情况(单位:元)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免税业态竞争压力较大
在百货行业受到线上购物等新业态冲击的背景下,王府井近年除了收缩百货业态,向购物中心和奥特莱斯商场拓展外,还将希望寄托于其全新上线的免税业务。
2020年6月,王府井拿下国内第8张免税经营牌照。2023年4月9日,该公司旗下首家离岛免税店万宁王府井国际免税港正式运营。随着疫情的逐渐退去,消费者的出行需求得到释放,可以确定的是王府井的免税业态将迎来重大利好。
但就目前国内免税市场情况来看,王府井的免税业态仍将面临两方面“难题”。
首先,短时间内王府井的免税业态难成“现金牛”,对其净利润的拉升作用不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公司来自免税的营收为5599.4万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为1.65%,毛利率则仅有14.67%。
重要的是,目前国内免税市场依然呈现出中国中免(601888.SH)“一家独大”的局面。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十年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由9.9亿元增长到495亿元,增长近50倍。其中,中国中免仅海南离岛免税业务2021年销售额就达到470.96亿元。2021年中免在国内市占率达到86%,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王府井要想从其手中迅速抢占市场并不容易。
其次,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扩大,以及政府推出海南免税等利好政策,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通过牌照申请、并购投资等方式,拿到免税行业的入场券。
公开信息显示,自王府井拿到牌照后,包括百联股份(600827.SH)、岭南控股(000524.SZ)、武商集团(000501.SZ)、大商股份(600694.SH)、欧亚集团(600697.SH)等在内的12家公司,先后提出了相关免税牌照的申请。零售企业加速布局免税行业的同时,电商巨头京东国际在免税领域的布局也在持续升级。从2021年开始着手布局免税业务以来,京东国际已陆续与深圳免税集团、海南旅投免税品有限公司、国药中服免税等多家免税持牌企业合作成立了多家线上免税店铺。可见,王府井想要在免税市场突出重围,面临的竞争压力依旧不小。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