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规模、价值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章敬宇
8月28日上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在京、港两地同时举办2025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寿险“头雁”发布半年度业绩,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作为国内人身险行业的领军者,中国人寿的业绩成就与战略布局,也构成了观察中国保险业发展趋势的核心风向标。
业绩报告显示,中国人寿上半年总保费增速创近五年同期新高,规模、价值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中国人寿董事长蔡希良表示,公司多项核心指标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交出了一份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量质齐升、效速兼取的优异答卷。
多项指标领跑行业
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回顾上半年,可以用“发展稳”“经营优”“根基牢”“管控实”四大关键词来总结中国人寿的经营成效。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人寿以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用扎实的业绩数据展现了作为行业引领者的强大发展韧性。
发展稳,“头雁”地位更加稳固。上半年,中国人寿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实现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截至6月末,总销售人力64.1万人,销售队伍规模保持领先,队伍质态稳步提高。
经营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上半年,中国人寿首年期交保费达812.49亿元,稳居行业榜首;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达285.46亿,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2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根基牢,价值、规模持续领跑行业。截至6月末,中国人寿内含价值为1.48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总资产、投资资产双双突破7万亿元,分别为7.29万亿元和7.13万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90.94%,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管控实,风险防控更趋精准。中国人寿持续夯实稳固内控管理基础,强化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全面提升应对风险能力。围绕资负联动管理,优化升级风险监测体系机制,在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中,连续28个季度保持A类评级。
做强做优主责主业
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力度
保险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中国人寿作为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坚守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大服务国家战略力度,倾力守护和保障社会民生。
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中国人寿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业保险年金,积累未来责任准备金近4万亿元。持续推动普惠保险扩面提质,围绕老年、失能、家政等人群扩大产品服务创新供给,普惠型重点业务同比增长5.9%。上半年,超4800万人次的国寿客户获得赔付,赔付支出为1609亿元,其中健康保险责任赔付支出超340亿元。
精准高效服务实体经济。中国人寿认真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保险长期资金优势,支持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加大对各类企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领域投资规模显著增长,为逾48万家企事业客户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业务结构更加多元
加快推进渠道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随着“报行合一”、产品定价动态调整机制、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以及万能险新规、规范保单分红等措施落地,让保险行业的经营逻辑加速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与“效率提升”转型。着眼于行业未来,中国人寿持续深化精益管理,强化推进合力,降本增效成效明显,投入产出效率持续提升。浮动收益型业务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业务结构更加均衡。
个险渠道稳中向好,业务结构更加多元,改革增效成果稳步显现。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总保费达4004.48亿元,同比增长2.6%;续期保费3265.6亿元,同比增长10.4%;上半年新业务价值达243.37亿元,同比提升9.5%。大力推动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分红险实现快速增长,占个险首年期交保费的比重超50%。同时,公司个险渠道持续推进营销体系改革,不断提升个险销售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截至6月末,个险销售人力为59.2万人,基本保持稳定。队伍质态持续优化,优增人力同比提升27.6%,13个月留存率同比提升3.8个百分点,5年资及以上人群占比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
银保渠道全面提升,落实“报行合一”降本增效,积极推动渠道转型。上半年,中国人寿银保渠道各项核心指标全面提升,总保费同比增长45.7%,新单保费同比增长111.1%,续期保费同比增长11.7%,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34.4%。同时,公司银保渠道持续拓宽银行合作,网点经营扩面提质,合作银行突破百家。聚焦专业化建设,销售队伍人均产能大幅增长。丰富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浮动收益型产品保费占比提升明显。
持续深化资负联动
提质增量支持资本市场
上半年,国内债券市场利率维持低位震荡,优质资产稀缺;股票市场总体波动向上,结构分化明显。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国人寿保持战略定力,前瞻把握时代主题中的投资机遇,持续优化大类资产配置结构,积极探索多元投资策略,不断增强投资组合应对低利率环境的韧性。
中国人寿的投资策略呈现以下特点:
持续稳固配置底仓,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灵活调整固收资产配置节奏和品种策略,积极把握市场波动中的阶段性机会,资产负债久期缺口保持较低水平。
积极布局权益投资,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鸿鹄基金累计出资350亿元,以实际行动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形成“耐心资本”与优质企业的良性促进。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持续积累优质高股息资产,权益投资收益同比显著提升。
稳健配置另类资产,围绕新兴产业、存量资产盘活、绿色转型等方向开展投资布局,创新投资模式,提升收益贡献。积极参与黄金等创新品种投资,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增强组合多样性。
持续加强资产和负债在期限结构、成本收益、流动性等方面的匹配管理,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稳定投资收益水平。截至6月末,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规模较年初增长7.8%,达7.1万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2.78%,总投资收益率为3.29%,投资收益保持稳健。与此同时,不断深化精益管理,强化降本增效,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9.3亿元,同比增长6.9%。
科技赋能运营服务
推进数字金融走深走实
数亿级客户群体与海量理赔服务数据,让保险业作为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天然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先天优势与内在驱动力。立足于新时代,中国人寿让科技成为“国寿好服务”的坚实底色,全面推进数字金融走深走实,推动运营服务效率更高、触点更广、体验更优,以高水平数智化运营服务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
数字基座持续夯实。中国人寿打造更加弹性、安全、可靠的算力基础设施,以领先的数据管理能力,成功入选国家数据局2025年可信数据空间创新发展试点单位,彰显公司在数据管理领域的卓越实力与行业影响力。
数智赋能提质增效。中国人寿紧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推动新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数字核保员带动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
服务供给暖心多元。中国人寿持续升级“线上一键直达、线下就在身边”的服务体系,通过各触点提供暖心适老服务超1011万人次,各类多元增值服务活动覆盖客户超5149万人次。
消保工作扎实有序。中国人寿“消保+”金融教育宣传活动声量扩大,相关活动触达消费者人次同比提升81.3%,荣获中国金融传媒2025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优秀案例。人身保险服务质量指数连续两年排名行业第一,消保监管评价连续四年位居行业最高档,客户满意度高位提升。
四大重点工作
描绘未来发展蓝图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展望未来,蔡希良表示,“从长远看,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将继续为金融保险业长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下半年的工作,中国人寿总裁利明光则指出,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将服务国家战略融入主责主业。立足客户差异化需求,推动健康保险、商保年金、普惠保险等业务扩面提质,保持个人养老金高增长势头。积极把握国家重大战略中的投资机遇,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等领域,大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二是持续巩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主动应对预定利率调整,做好产品切换,努力实现总保费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较快增长;加强资产负债联动,丰富多元化浮动收益型产品体系,持续深化产品和业务多元化;进一步强化精细化管理,加强资源精准配置,推进精益成本体系建设,持续提升投入产出效率。
三是加快推动战略创新项目落地实施。有序推进销售渠道转型升级,保持销售队伍量稳质升,全面提升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加快推进康养生态体系建设,优化提升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旅居养老服务供给,打造稳定可持续的健康服务管理体系;强化数字化赋能与应用,提高经营管理全价值链数智化水平。
四是持续做好风控合规管理。加强国寿金融文化培育,强化适当性管理,提升销售服务品质,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牢牢守住风险防控底线。
从坚守“保险本源”描绘金融为民画卷,到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国之重器”建设,再到推进长期资金入市提质增量支持资本市场,每一步都折射出中国人寿作为行业“头雁” 做优做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践与担当。
未来,中国人寿将以更大力度推动变革转型,更加注重效益优先,更加注重长期理念,更加注重资负联动,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风险,奋力推动“十四五”圆满收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投时关键词: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