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月9日,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449.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净资产的378%
《投资时报》研究员 余飞
即使频频将旗下项目资产处置用于偿债,但阳光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城,股票代码000671.SZ)仍然面临着巨额债务压顶。
1月31日,阳光城披露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0亿元至11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91亿元至121亿元。
除了业绩巨亏,值得重视的还有阳光城的巨额债务。据公司1月10 日披露的《关于公司债务情况的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阳光城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449.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净资产的378%。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自阳光城2022年3月份债券违约以来,公司的债务规模越来越大。去年4月公司公布的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301.91亿元,6月升至376.9亿元,11月规模已达到436.32亿元。
虽然2022年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都处于高位,但阳光城仍然处于垫底位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申万一级房地产行业所属的132家企业中,资产负债率的平均值是68.76%,中位值在71.23%,阳光城的资产负债率则高达90.05%,排在第121位。
公司在现金流动性紧张后不断出售资产,如今债务规模已经接近净资产的四倍,让其持续经营能力蒙上了不小阴影。
业绩预告披露后,深交所向阳光城下发关注函,要求该公司结合公司经营状况、流动性风险、大额债务逾期、持续大额亏损等情况,说明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充分提示风险。
缘起高杠杆激进扩张
阳光城是福建知名房地产企业,公司主营业务是房地产开发与销售,经营模式以自主开发经营为主,开发业态包括住宅、办公和商业等。
早期的阳光城还是以福建本地的房地产开发为主,2002年阳光城借壳石狮新发在深交所上市,并在2004年进入上海市场。自2010年开始,阳光城以房地产、建工以及酒店等业务板块为依托,先后进入陕西、江苏、河南等地,在全国范围快速扩张。
借势房地产和金融的红利,依靠激进加杠杆做规模,阳光城短短几年间销售金额由百亿元规模跃升到千亿元,从区域发展商跃居跨区域的全国性大型地产运营商。
在高杠杆的操作下,阳光城的体量也迅速膨胀,年销售额迅速增长到千亿元,并进入全国房企前20强,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仅2017年一年,阳光城在全国各地大规模高溢价拿地,斥资约650亿新增约120个项目,新增计容面积2021.63万平方米。
而从2017年开始,“房住不炒”定调后房企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去金融化进程,融资渠道逐渐收紧,从加杠杆扩表周期进入降杠杆缩表的周期,阳光城也终于尝到高杠杆扩张的恶果。2020年8月,监管层设置“三道红线”的监管指标,2021年出台预售资金监管,将房企销售环节的融资端锁紧。
2021年下半年,阳光城开始出现流动性危机。由于预售资金及融资渠道严重受限,加上整体环境持续严峻,阳光城资金趋紧。也正是在2021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出现了断崖式下滑。
2019年至2021年,阳光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0.49亿元、821.71亿元和425.26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40.2亿元、52.2亿元和-69.52亿元。
其中,阳光城2021年的巨额亏损与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有关。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2022年前三季度分别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9.29亿元、17.39 亿元,存货跌价损失为公司2022年预计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关注函,阳光城需要结合公司的经营情况、房产所处区域及销售情况等,说明计提大额减值准备的主要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减值计提依据、测算过程,是否存在报告期集中大额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等情形。
2018年至2021年阳光城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巨额债务成为最大问题
国泰证券研究报告称,2023年一季度将迎来房企偿债高峰。
数据显示,2023年1月起,房地产企业将迎来单月千亿以上规模的偿债高峰,且偿债企业中AAA评级占比相对较低,届时房企违约风险可能边际提升。
阳光城债务危机是在一年前爆发,如今也迎来了债务规模的新高点。
2022年2月,该公司表示因受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融资环境叠加影响,公司流动性出现阶段性紧张,两笔美元债未能按在豁免期内支付利息,构成实质性违约。
其实,在现金流紧张后,阳光城也进行过补救。为加速资金回流进行资产抛售,公司集中处置了旗下项目资产用于偿债。阳光城及其母公司阳光控股已经处置包括兴业银行股份、正心谷旗舰基金等股权,并转让包括佛山陈村、浙江永康、四川宜宾等资产用于偿还债务。
但因急于变现,造成多个项目出现明显跌价,减值情况严重。
对于阳光城高杠杆造成的巨额债务来说,利息增长也相当惊人,而资产抛售偿还并没有减少债务规模。据公司2022年4月公布的审计报告,当时公司包含金融机构借款、合作方款项、公开市场相关产品等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301.91亿元。到了2022年6月,公司公告当时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376.9亿元。
2022年11月,阳光城的债务规模再次攀升。公司公告称,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金额 436.32亿元。其中包括涉及担保事项的已到期未支付债务本金累计208.25亿元;公开市场方面,境外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 10.15 亿美元,境内公开市场债券未按期支付本金累计175.92亿元。
2023年1月10日,阳光城披露的《关于公司债务情况的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合计449.80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的378%。
从偿债能力方面看,目前,阳光城相关指标较弱。《投资时报》研究员查阅同花顺iFinD数据注意到,截至2022年三季末,阳光城流动比率仅有1.04,低于申万一级房地产行业平均值1.7;速动比率方面,阳光城为0.27,弱于申万一级房地产行业平均值0.63。
阳光城方面表示,为化解债务风险,公司正全力协调各方积极筹措资金,商讨多种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公司将在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机构的大力支持、积极协调下,制定短中长期综合化解方案,积极解决当前问题。
鉴于该公司负债规模已经超过净资产如此之多,深交所也在关注函中要求阳光城说明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及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充分提示风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