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管理规模为1013.42亿元,已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投资时报》研究员 齐文健
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变动时有发生。
近日,国联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原总经理黄震因个人原因于2023年12月20日离任,现任董事长王瑶代任总经理职务。
同时,该公司发布的公司董事变动公告显示,经公司第三届股东会2023年度第七次会议决议通过,黄震不再担任公司董事。此次变更后,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成员为葛小波、邱晓健、王瑶、王捷、 赵雪芹、盛松成、陈丽华、朱恒源。
这已是国联基金2023年第二次发生董事变动。在2023年5月,经公司股东会议通过,张东不再担任该公司董事。
已跻身千亿俱乐部的国联基金,近来规模连续缩水。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该公司管理规模为1013.42亿元,规模减少的情况已持续五个季度。
针对总经理继任者是内部擢升、股东委派还是外部招聘,以及聘任标准等问题,国联基金向《投资时报》表示,高管变更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第五任总经理离任
又一家千亿级别公募基金公司的总经理离任。
近日,国联基金发布一则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公告显示,公司原总经理黄震因个人原因离任,董事长王瑶代行总经理一职。
公开信息显示,黄震2019年8月7日正式出任国联基金总经理,截至卸任有四年多时间。值得一提的是,黄震在成为总经理之前,曾是该公司的副总经理,因工作调动转任总经理。
公告还显示,目前代任总经理一职的是国联基金现任董事长王瑶。她自2015年3月担任该公司董事长以来,还在2015年2月26日至2015年7月29日、2016年7月28日至2016年10月19日代任总经理职务。
《投资时报》研究员根据Wind数据统计,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国联基金已有五位总经理离任。除了黄震之外,还有李雪松、严九鼎、王瑶、杨凯,这四位前总经理任期分别为不足半年、一年、不足一年、不足三年。
在上述已离任的五位总经理中,王瑶、严九鼎与黄震经历类似。2014年10月31日,原为督察长的王瑶升任为国联基金总经理。2015年1月至7月,严九鼎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后转任为该公司总经理。
那么,国联基金下一任总经理如何而来?对此,该公司表示,关于公司高管变更会及时进行公告,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
经历多位总经理离任,对该公司经营有无影响?国联基金向《投资时报》表示,公司成立十年来资产管理规模稳步发展,而且现任董事长王瑶金融从业经验丰富,从公司筹备之初就已加入,见证并亲历了公司的发展。
“公司依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战略,适时优化管理团队,助推公司转型升级,实现持续稳健发展。”国联基金称。
管理规模连降五个季度
除了总经理的变动之外,国联基金的管理规模出现持续性下降。
从Wind数据来看,成立至今已有十年的国联基金,管理规模在2020年一季度末迈上千亿元门槛后,规模持续在1100亿元左右徘徊,直至在2022年二季度末达到峰值,为1198.3亿元。但是,此后该公司规模开启连降模式,到2023年三季度末降至1013.42亿元。
对于为何规模持续多个季度减少的问题,国联基金并未给予正面答复。该公司仅表示,自成立以来,公司非货规模屡创新高,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非货规模超过870亿元。同时近年来,公司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大体稳步上升,规模结构更为优化。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国联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为870.96亿元,是该公司成立以来的巅峰。整体来看,该公司非货币基金规模在波动中增长。其中,该公司债券型基金规模达到775.49亿元,占非货币基金规模的比例为89.04%。该公司债券型基金规模同样在波动中增加。
然而,该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却并非如此。该品类规模在2021年四季度末站在峰值,为175.84亿元。此后,权益类基金规模整体呈下滑之势,在2023年三季度末已降到95.47亿元,较2021年末减少80.37亿元。
若从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来看,该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占非货币基金规模比例最高时是在2015年二季度末,为99.53%,之后该比例持续下降,到2020年一季度末仅为6.79%。随后,经过多个季度的发展,这一占比在2021年三季度末恢复至22.93%,但上升增长势头未能得到保持,2023年三季度末为10.96%。
将权益类基金规模放置在国联基金的公募基金整体管理规模中来看,占比更低。2023年三季度末,该公司权益类基金规模占公募基金总规模的比例仅为9.42%。
究竟是何原因导致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不足一成?对此,国联基金表示:“固收业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产品线较为齐全,满足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追求稳定投资的需求。”
对于权益业务的发展,国联基金进一步向《投资时报》表示,一方面,持续完善、优化投研业务水平和运行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不断引进和培养更为多元化的投研人员以丰富和完善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未来,公司将持续立足于投研优势,持续完善产品布局,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权益基金业绩表现不乐观
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表现或与业绩有关。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6日,国联基金旗下可统计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收益率的权益类基金分别有38只、32只、25只(只统计基金主代码,下同),收益率告负的基金分别有37只、32只、24只,净值跌幅超过10%的基金分别有25只、30只、20只。
针对权益类基金各阶段业绩表现欠佳的问题,国联基金向《投资时报》表示,近两年权益市场整体波动增大,风格轮动加剧。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6日,近两年基金重仓指数(8841141.WI)跌幅近40%,权益类基金连续两年业绩整体下跌。
“公司始终重视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关注旗下权益产品中长期业绩。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底,公司主动股票管理能力过去三年排名9/99,过去四年排名22/88。”国联基金称。
需要指出的是,在国联基金旗下可获得上述各阶段业绩的权益类基金中,国联新机遇成绩暗淡。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12月26日,该基金近一年、近两年、近三年收益率分别为-47.9%、-59.47%、-52.36%,在该公司存量权益产品中均排在末位。
若拉长时间来看,国联新机遇自2015年5月4日成立以来的收益率为-40.5%,在408只灵活配置型基金中排在397位。
国联新机遇业绩表现不佳或与持仓标的的选择有关。仅从2023年前三个季度来看,该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中电力设备个股均不少于五只。其中,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电力设备标的均为十只。
而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6日,电力设备板块年内累计下跌30.28%,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跌幅排在第三。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2023年,国联基金还经历了更名。
根据公司公告披露,自2023年8月1日起,中融基金正式更名为国联基金。该公司成立于2013年5月,当前股东有两位,分别是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联证券)、上海融晟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融晟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75.5%、24.5%。
《投资时报》研究员了解到,“国联基金”这一名称首次出现在公募基金行业名单中是在2004年3月,后因股权变更、增资,中海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信托)一跃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公司名也由国联基金也更名为中海基金。当前,中海基金的股东分别为中海信托、国联证券、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1.59%、33.41%、25%。
此次更名为何选择一个十余年前的旧名(国联基金)?国联基金表示,2023年公司变更控股股东,基金公司名称中的“国联”二字与控股股东国联证券中的前两个字相一致。
过去12个季度国联基金管理规模情况(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