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在近7年、近5年、近3年的平均收益率,都比不过同类平均水平,排名均在同类型公司的后10%至20%
《投资时报》记者 李逸尘
当股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总会有不少投资者将目光投向债券市场,希望通过债市投资规避风险,并获得相对稳健的收益。
事实,的确这样演绎。从近10年债基指数看,即便是在2011年、2013年和2016年债券熊市下,债券基金依然获得了正回报。且因其波动小、长期投资具备复利效应,成为各路资金配置的必备资产。
但是不是随意挑选一只债基或一家公司的债券基金产品就可以?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给出的答案是:基金公司和债基数量众多,质量良莠不齐,选择时一定要仔细斟酌、精挑细选。
为了勾勒中国基金业长期业绩全景图,根据银河证券、海通证券、Wind等多方数据,标点财经研究院近日再次联袂《投资时报》,对中国基金业过去7年、5年、3年的海量数据展开统计研究,重磅推出《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2021》及不同时间段分榜。基于为投资者客观梳理中长跑健将基金产品这一初衷,自2016年首次推出“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以来,这已是标点财经研究院与《投资时报》第六年推出马拉松大师榜。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在选择基金行业优秀“长跑选手”的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开掉入“坑”中,尤其是持续数年业绩表现均不佳的基金。
《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2021》的数据显示,在债券型基金这一大类中,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在近7年、5年、3年的平均收益率,都输给了同类平均水平,排名均在同类型公司后10%至20%。
且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跨度越长,该公司与同类均值差距越大。近3年、近5年的收益率与均值相差分别为3.41%、3.63%,但近7年的收益率与平均值的差距高达16.64%。
这样的业绩表现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华泰柏瑞固收团队究竟发生了什么?
业绩表现堪忧
今年以来股市波动较大,尤其是近期强弱切换较为明显,震荡不断,部分投资者开始将目光转向风险更低的债券型基金。各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不少债基重新“开门迎客”,纷纷恢复大额申购等交易。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债券型基金数量众多,质量却良莠不齐,选择时一定要仔细斟酌、精挑细选。
《投资时报》记者在梳理《中国基金业马拉松大师榜·2021》的整体数据时注意到,截至2020年末,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在最近7年(2014年—2020年)固收产品排名中,可纳入统计的10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6.68%,而同类型基金公司平均值为53.32%,排在同期38家超千亿规模基金公司的第36位。
再看近5年时间区间。华泰柏瑞基金公司可纳入统计的11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5.28%,同类型基金公司平均值为18.91%,在44家同类公司中位列第36位;近3年的时间区间显示,该公司可纳入统计的14只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1.79%,同类均值为15.20%,排在47家同类的第43位。
从上述数据可见,华泰柏瑞的债券型基金产品,在近7年、近5年、近3年的平均收益率,都逊于同类平均水平,排名均在同类型公司的后10%至2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时间跨度越长,差距越大,近3年、近5年的收益率与平均值相差分别为3.41%、3.63%,近7年的收益率与平均值的差距,高达16.64%。
一般来讲,时间越短同类基金的业绩差距可能越大,毕竟短期内能力再强也有可能遇上黑天鹅,遭遇业绩突然下滑,而时间区间长一些,能通过实力补回来。但像华泰柏瑞基金公司这样时间跨度越长、与同类平均差距越大的,或许只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该公司自身在固定收益方面的投研实力存在一定缺陷。
进一步看该公司的单只债券型基金表现。
成立时间最长的华泰柏瑞增利A(成立于2006年4月13日)、华泰柏瑞增利B(成立于2007年12月3日)的长期业绩最不佳,近7年(截至2020年末)的收益率分别为32.45%、29.87%,不仅远低于自己公司的平均水平,甚至与自己公司旗下的货币型基金收益率相差无几。
数据显示,2009年5月6日成立的华泰柏瑞货币B,近7年的收益率为26.33%。
迷你基金扎堆
“聪明钱”从来都有自己敏锐的判断力。产品业绩没有亮点,令华泰柏瑞的债券型基金规模不仅在缩减,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而且不少都是小微基金,存在被清盘的风险。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23日,华泰柏瑞基金目前共有27位基金经理,平均年限4.82年,96只基金产品,管理总规模为2203.08亿元,在全行业147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30位。如此规模、排名并非公募基金界的小公司,算是公募界的中坚力量。
从规模增长看,华泰柏瑞基金目前2203.08亿元的管理规模较2020年12月31日的1508.59亿元增加了694.49亿元,增幅46.04%。其中,总规模增长主要源自于货币型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规模的增加。
截至9月23日,华泰柏瑞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为882.96亿元,较2020年12月末的650.46亿元增加了232.50亿元;同期,货币型基金规模为699.49亿元,较2020年12月末的296.10亿元增加了403.39亿元;混合型基金也从去年底的403.40亿元增至485.27亿元,增加了81.87亿元。
但债券型基金规模却减少了。截至9月23日为118.10亿元,规模占比仅5.36%,较去年底的142.81亿元减少了24.71亿元。这间接体现出华泰柏瑞在债券领域的投研实力不足,缺乏行业竞争力。
此外,迷你基金扎推也成为华泰柏瑞债券型基金的“痛点”。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华泰柏瑞有10只债券型基金的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分别为华泰柏瑞增利A(规模为4453.37万元)、华泰柏瑞稳健收益A(4262.92万元)、华泰柏瑞信用增利(3707.77万元)、华泰柏瑞锦瑞A(2122.34万元)、华泰柏瑞稳健收益C(1116.23万元)、华泰柏瑞丰盛纯债C(994.88万元)、华泰柏瑞增利B(777.59万元)、华泰柏瑞锦瑞C(767.72万元)、华泰柏瑞鸿利中短债A(237.05万元)、华泰柏瑞鸿利中短债C(29.05万元)。
事实上,在今年4月21日,华泰柏瑞旗下的华泰柏瑞丰汇债券型基金就已经终止基金合同进行清算。
Wind数据显示,华泰柏瑞丰汇A成立于2014年12月11日,成立以来收益23.73%,同期基准为31.47%,自2015年8月19日之后收益就一直低于基准;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为3.40%。总体来看,这一业绩,甚至跑输了同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2015年至2021年,华泰柏瑞丰汇A在运作近7年里,仅2017年高于中证综合债指数涨幅,其余年度均低于中证综合债收益,同样可以称得上是长期跑输中证综合债指数。
从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12月31日,华泰柏瑞丰汇A规模为0.66亿元。华泰柏瑞丰汇C为0.01亿元,即两只基金规模为0.67亿元。今年一季度,华泰柏瑞丰汇规模继续下降。到2021年一季度末,华泰柏瑞丰汇A规模为392万元,华泰柏瑞丰汇C规模为78万元,两只基金不同份额加总共470万元,远低于5000万元基金门槛“红线”。
固收遭遇人才荒
不仅小微基金遍地,华泰柏瑞在固收领域亦存在着基金经理一拖多的问题。在涉足债券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中,郑青同时管理着8只基金,吴邦栋、何子建均同时担任6只基金的基金经理,罗远航同时管理5只基金,任职不足一年的王烨斌,也同时管理着2只基金。
固收团队人手如此紧张,与今年春节前两位基金经理离职不无关系。2月4日,华泰柏瑞固定收益部负责人、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基金经理陈东宣布离任。离任原因系“个人原因”。
陈东2012年9月加入华泰柏瑞基金。离任前,陈东在华泰柏瑞管理的基金多达15只。
同一日,2012年10月加入华泰柏瑞基金的基金经理朱向临,也宣布离任,离职原因同为个人原因。离任前,朱向临管理8只基金,其中包括规模高达近85亿的华泰柏瑞货币。
虽然业绩一般,但这两位均是管理产品时间较长的成熟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产品,且是华泰柏瑞固定收益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华泰柏瑞的主动权益团队,也遭遇了人才荒。去年,华泰柏瑞的老将方纬转投富国基金后,副总经理李晓西亲自下场接任方纬的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A,这从侧面印证了华泰柏瑞动权益人才的短缺。
今年5月,华泰柏瑞还出现基金圈内并不常见的高管变更。5月21日,华泰柏瑞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称,督察长陈晖因个人原因离任,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副总经理刘万方因工作调整离任副总经理,转任督察长,任职日期为2021年5月19日。
公司督察长离职,同时副总经理转岗至督察长这一在业内并不多见的操作,从另一个角度显示出华泰柏瑞人员并未显现稳定态势,同时也透露出人才荒问题亟需解决。
尽管近半年公司规模快速增长,但作为一家总规模不小的基金公司,债券型基金的短板、整体人才荒都将是华泰柏瑞基金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