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研究院预判,2023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恢复仍有波折,预计全年销售在去年低基数下或实现小幅增长
《投资时报》研究员 董琳
2023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为“先扬后抑”。
《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今年一季度,受刚需、刚改集中释放等因素影响,房企销售筑底回升。至3月份,销售额及销售面积双双达到年内首个小高峰。时至4月,房地产市场恢复行情未能持续,购房者置业情绪快速下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0.9%,降幅较1-4月扩大,销售额同比增速收窄,开发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同比降幅均扩大,房地产供求两端均走弱。进入6月,重点30城供应虽有反弹,环比上升34%,但从绝对规模来看,仍为近5年来同期新低,成交环比下挫9%,同比下降25%。
在此背景下,百强房企持续“洗牌”。6月末,多家机构发布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榜单。哪些房企销售成绩逆势增长?哪些房企在积极投资拿地?政策利好下,房企融资情况是否好转?
基于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地产研究披露的相关数据,《投资时报》研究员对百强房企销售额、拿地投资、融资情况等进行分析注意到,整体来看,上半年百强房企市场格局继续分化,部分央国企及优质民企业绩增长强劲;中小房企投资拿地意愿继续下降,竞争力表现不足。融资方面央国企仍为主力,民企发行能力略有回升,但存量债券到期依然承压。
对于下半年走势,中指研究院预判,2023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恢复仍有波折,预计全年销售额在去年低基数下或实现小幅增长。各类型房企销售业绩将明显分化,央企、国企销售仍将保持强劲增长,稳健型民企将有小幅增长,出险房企销售额仍可能大幅下降。
从企业端来看,对于未来的行业机会,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2022年度股东大会上指出,消费者需求更新迭代速度快,市场不会饱和。房地产市场常做常有、常做常新,总会有新的机会。同时他也表示,万科将坚定开发经营服务并重战略。
保利发展成为上半年房企新销冠
克而瑞最新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操盘TOP200排行榜》显示,上半年,百强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0620.2亿元,同比微增0.2%。
从不同梯队房企销售门槛值的变化来看,2023年1—6月,TOP1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同比增长15.3%至890亿元;TOP20房企入榜门槛增长4.7%至368.6亿元;TOP30和TOP50梯队房企格局变动加剧,入榜门槛分别同比降低15.8%和10.8%至216.5亿元和133.3亿元;TOP100房企的销售操盘金额门槛则较上年同期微增1.8%至56.7亿元。
另据克而瑞发布的房企销售榜单,《投资时报》研究员进一步梳理发现,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额超千亿元的房企有6家,较上年同期减少2家,较2021年同期的19家减少13家;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房企则有74家,较上年同期减少9家,较2021年同期的124家减少50家。
从销售TOP10公司来看,保利发展、万科地产、中海地产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2366亿元、2017.9亿元和1784.8亿元,位居前三位。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从此前十余名开始逐年稳步上升,今年分列第4位、第5位;碧桂园则从上年的首位降至第6位;龙湖集团、绿城中国紧随其后,分别以985.1亿元、982.6亿元排名第7位和第8位;而福建本土企业建发房产,则从上年的第16位强势跃升至第9位;杭州房企滨江集团从上年的13位上升至第10位。
可以发现,在销售额方面,央国企上升势头迅猛,6家千亿房企中4家为央国企。TOP10房企之外,其他国资房企的进击之势也不容小觑,如年中销售分别达到859.5亿元、825亿元、769.3亿元的中国金茂、越秀地产以及华发股份,均升势强劲。
《投资时报》研究员统计上半年TOP30房企销售数据(全口径金额)还注意到,在上半年销售业绩累计上涨的20家房企中,保利置业、国贸地产销售额同比涨幅翻倍;越秀地产、中国恒大、联发集团、华发股份、建发房产、中交房地产同比实现超50%的涨幅;华润置地、招商蛇口、滨江集团等企业也实现了同比增长。
房企拿地聚焦核心城市
长期以来,房企拿地与销售业绩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房企投资层面同样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
一方面,受制于资金压力和土拍竞争压力,房企投资表现持续低迷,拿地金额不如上年同期;另一方面,在投资更趋谨慎的大环境下,规模化的央国企和财务稳健的民企在核心城市积极拿地,以保持和壮大自身规模。
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1—6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显示,今年上半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达5920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10.2%,TOP100房企门槛值为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5%;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2228宗,成交1622宗,同比下降33.8%。
据克而瑞统计,在新增拿地金额TOP100企业中,华润置地拿地金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4%至532.5亿元,位居第一。中海地产、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建发房产新增土地价值也均超过300亿元。并且,央国企拿地金额同比涨幅增长较大,其中,中国金茂拿地金额同比增长219%至123.4亿元;保利置业同比增长194%;越秀地产和华发股份拿地金额分别同比增长90%和64%。
从面积来看,上半年拿地面积最多的是建发房产,其次是华润置地,拿地面积分别为282.9万平方米、274.2万平方米。
在央国企逆势拿地的同时,一些地方性民企在拿地方面也表现迫切。
较为典型的是深耕安徽省内的伟星房产。克而瑞数据显示,今年1—6月,伟星房产新增拿地金额108.8亿元,排名第13位,仅次于中国建铁和中国金茂;贵公司拿地面积为88.7万平方米,位居拿地榜单第14位。
另一家是长期扎根于杭州地区的滨江集团。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滨江新增货值1500亿元,斩获41宗地块,位列全国企业权益拿地金额榜单第7名,且拿地区域更加聚焦于杭州、宁波、金华。
值得关注的还有,上半年房企拿地更加聚焦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北京、天津以及广州等核心城市。“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都较为确定的核心城市优质地块,更能获得优质房企青睐。
龙湖集团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兼地产航道总经理张旭忠表示,公司会严守投资刻度,尽可能优中选优。今年投资会坚持按照“20个主力城市+14个机会城市”来布局,并将投资聚焦在这些城市的核心区域。
从各城市群拿地金额来看,长三角地区领跑全国。据中指研究院统计,1—6月长三角TOP10企业拿地金额达1250亿元,居四大城市群之首。其中,建发房产拿地金额为191亿元,位居长三角企业拿地金额榜首;京津冀TOP10企业拿地金额达762亿元,位列第二;粤港澳TOP10企业拿地金额为608亿元,位列第三。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短期来看,全国土地供求缩量趋势或将延续,但土拍分化态势将更加明显,预计房企在核心城市补货意愿提升,这些城市在供应端改善下,楼市成交有望企稳,而在销售市场调整压力加大的城市,土地拍卖市场或仍表现低迷。
2023年上半年TOP100房企中,新增土地价值在100亿元以上的房企有15家
注:长隆集团、京投发展2022年上半年未进入新增土地TOP100榜单
数据来源:克而瑞地产研究
融资规模继续下降
2023年上半年,中央明确房地产行业支柱地位,防风险、促需求是行业政策主题。据中指研究院监测,2023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已有超百省市(县)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超300次。
今年1月,央行、银保监会强调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并实施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5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通知,是时隔15年以来,央企债券发行管理规定的更新。
从政策调控节奏来看,一季度政策出台节奏相对稳定,政策效果显现叠加积压需求释放,市场活跃度整体提升。5月以来,政策的出台频次逐步放缓,整体政策环境处于宽松状态。
不过,上半年房企的融资环境还未出现明显改善。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6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约为4041.7亿元,同比下降16.2%,其中信用债同比下降7.0%;海外债下降34.6%;信托下降69.6%。另据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80家典型房企融资量为2965亿元,同比下降30%,其中一季度及二季度的融资规模环比、同比均呈现继续下滑趋势。
融资结构方面,上半年融资占比最高的仍是境内债权融资,占比达到80%,相比2022年全年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从融资量来看,上半年房企境内债权融资同比下降16%到2379亿元;同时其他融资方式的规模下降更为明显,资产证券化同比下滑61%至305亿元,境外债权融资同比下降72%至168亿元。
克而瑞表示,“虽然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策就有所放松,但融资开闸仍仅限于优质房企及白名单房企,整体行业面融资仍然处于筑底阶段,多数民营房企尤其是出险房企融资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融资成本方面,上半年80家典型房企新增债券类融资成本3.7%,较2022年全年下降0.53个百分点,其中境外债券融资成本达8.04%,较2022年全年上升0.99个百分点;境内债券融资成本为3.48%,较2022年全年降低0.06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三季度,房企将再度迎来偿债高峰,但目前新发规模无法覆盖到期余额。据中指院统计,今年7月、9月,房企到期债券余额均超900亿元。其中7月将有41笔债券到期,剔除掉已经提前赎回的部分后,约为638亿元,环比增加82.81%。从到期债券规模来看,单笔金额最高的是融创中国于2020年发行的一笔6亿美元的境外优先票据。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存有疑问,请邮件联系toushizixun@163.com,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