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实现生物活性物的高效、高质量的制造,应用于食品、护肤品等下游领域,助力生命健康行业跨越式升级
《投资时报》记者 殷玉佳
人类社会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重大的技术变革,引发产业革命,造就一批引人注目的企业。作为一年一度中国资本市场的盛会,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于12月22日成功举办的“见未来·2022第五届资本市场高峰论坛暨金禧奖年度颁奖盛典”,就连续多年关注到中国企业的发展动向。
在此次高峰论坛中,华熙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亦争发表了题为《科技赋能生命健康消费品——华熙生物的具体实践》的演讲。
华熙生物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李亦争
演讲中,李亦争表示,未来最重大的技术浪潮到底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去抓住它,是每一个企业应当去思考的重大问题。未来重大的技术浪潮带来的重大产业发展机会,是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放眼未来 抓住重大技术迭代浪潮
李亦争表示,科学技术是所有行业产品力的核心支撑,尤其是在生命健康行业。人类社会面向未来的5大科技,包括生物科技、量子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网络接入技术。对于生命健康行业而言,生物科技是排在首位的。生物科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历第一代生物技术基础发酵时代,第二代生物技术微生物定向发酵时代,自2000年开始正式步入到第三代生物技术合成生物时代。这也给市场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那么,什么是合成生物?
传统的生物材料来自于天然提取或者化学合成,也就是说生物材料是由植物动物,以及石油化工原料转化而来。这些转化离不开菌株发酵。菌株发酵指的是菌株消耗玉米、淀粉、秸秆等易得材料大量繁殖,并且在繁殖的过程中生产人们所需要的生物活性物,这就是通过细胞工厂生产的一个生命转换的过程。合成生物是基于菌株发酵生产过程,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工程学,人工智能,大数据,采用高通量筛选,基因合成,基因编辑,网络调控等新技术来改写或者创造新的生命体细胞工厂,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或者生产过去生产不了的物质。
也就是说,合成生物指的是运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对细胞工厂进行升级和改造。而合成生物技术,则是改变了物质的获取方式,用细胞工厂来获取万物。过去人们从石化来源、动植物提取来获得物质,现在用合成生物的方式来生产,更加低碳环保,也更容易。
李亦争进一步解释称,任何行业的变革来自于底层材料的升级和底层材料的变革。生命健康产业的基础是各种各样的底层原料成分,尤其是有效成分。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将实现生物活性物的高效高质量的制造,应用于食品、护肤品等下游领域,助力生命健康行业跨越式升级。这是一个不断的演进和升级的过程,甚至可以进一步预期其上升效率的持续提升。它不仅仅正在深刻地影响这个行业,也在深刻地影响它的所有下游行业,甚至在未来影响速度越来越快。这也是华熙生物前瞻性且战略性地去布局合成生物学这个重要领域的原因。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来看,2018年合成生物学相关的市场规模在49.6亿美金。预计到2027年,合成生物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金,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3%”,李亦争如是说。
前瞻战略眼光 构建合成生物全产业链平台
原则上,全球60%的产品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进行生产。合成生物学用细胞工厂来生产,自然界中现有的物质也可以替代化学合成法进行生产。合成生物学不仅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还有巨大的应用空间。华熙生物将如何应用合成生物技术来实现产业发展,同时促进自身发展?李亦争以华熙生物的核心产品透明质酸为例,进行了分享。
他表示,人类第一次从鸡冠中规模化的提取透明质酸是在20世纪的70年代,最初1000公斤鸡冠里面只能提取一公斤的透明质酸。在20世纪的90年代,华熙生物第一次用微生物发酵法规模化的生产透明质酸。当时的发酵产率是3克每升,而目前华熙生物的发酵产率达到了12到14克每升。用微生物发酵法,也就是自然界中的天然菌株,目前的发酵产率达到了12到14克每升。如果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改造过菌株,也就是所称的“工程菌”来生产透明质酸的话,可以继续实现透明质酸质和量的突破。根据目前的实验数据,基因工程菌的发酵产率可以达到73克每升。这是一个重要的量级的飞跃。
不难发现,在越来越多的生命健康产品里面,尤其是化妆品里面,透明质酸得到了越来越大规模的应用。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随着技术的突破,成本不断的降低,让透明质酸能够在越来越多的产品里面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李亦争介绍到,华熙生物目前已经搭建合成生物学的全产业链的平台。通过平台造物致用,在细胞层面构建新的生命体,并打造细胞工厂。2021年,华熙生物的山东省重点生物活性物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得了山东省科技厅的认定。合成生物技术国际创新产业基地已经落户北京大兴并投入使用。华熙生物的研发团队已经组建完成,技术平台也已搭建完成。
通过合成生物技术,高纯度麦角硫因、维生素C葡萄糖苷、红景天苷等物质已经完成了发酵的工艺验证,多聚寡核苷酸、NMN和人乳寡糖均已实现突破性进展,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依托寡糖体外酶催化的合成技术,华熙生物已经建成全球分子量覆盖最广的人体三大多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肝素寡糖库的构建。
《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华熙生物在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上也有所布局。目前通过合成生物平台,华熙生物联合江南大学、山东大学,实现了硫酸软骨素、肝素、雌马酚、NMN等物质来替代传统的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转化效率。
通过自研麦角硫因、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华熙生物也已实现提升转化效率。李亦争表示,通过该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平台,目前还可以生产出β-胡萝卜素、燕窝酸、红景天苷等天然活性物。这是华熙生物在合成生物学这个领域的系统的进展的情况。
以原料业务为基础 打造四轮驱动业务布局
走过二十年,华熙生物一直在实践科技筑基,打造生命健康行业龙头,践行时代赋予的使命。以科技筑基,以科技作为华熙生物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的基础和核心壁垒。从2011年到2021年,过去的十年中,华熙生物的收入复合增长率约33%,利润的复合增长率约24%。真正的实现了成长的复利,时间的玫瑰。
以原料业务为基础,华熙生物用20年的时间打造了四轮驱动的业务布局。原料业务具有20年的发展历史,一直保持一个稳定增长,是公司的基础性业务,代表的是华熙生物的底层逻辑和深度。
回顾20年的业务发展历程,李亦争介绍到,医疗终端业务代表的是华熙生物的高度,未来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是朝阳业务。华熙生物2008年才开始才开始布局医疗终端业务。直到2018年才开始布局功能性护肤品,发展到现在不到4年的时间,它代表的是公司业务产品的广度。截至目前,4年的时间里,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0%。占到了华熙生物整个收入的70%以上。2022年1-9月,达到了30个亿左右的收入规模。
同样是在2021年,华熙生物才开始进入功能性食品业务的领域,这是公司的新锐业务,保持了强劲的快速发展势头。
李亦争表示,华熙生物以原料业务为基础,打造了四轮驱动的业务布局。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也从一家原料业务的架构,逐渐延伸到生命健康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
公司的宗旨是为人类持续带来健康美丽快乐的生命体验,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李亦争表示,华熙生物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一家不断创新的生物科技平台公司,立志做行业的领导者和开创者,以细胞工厂生产生物活性物质。公司的发展逻辑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科学支撑技术,技术打造产品,好的产品去造就好的品牌。
华熙生物还是一家生物材料公司,通过聚焦在功能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天然活性化合物等6大类物质,公司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合成生物学全产业链转换平台。
目前,公司在生物活性材料的产业化规模上位居国际前列,是细胞工厂的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技术市占率全球领先。“我们的使命是让每个生命都是鲜活的”,李亦争分享道。
坚持整体逻辑 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的平台型公司
可以看到,华熙生物的整体逻辑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坚持做前瞻性的研发,打造生命健康行业的龙头公司。李亦争表示,“我们称之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并重。公司有六大研发平台,包括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也就是刚才强调的发酵平台是其中最基础的平台,在发酵平台的基础上是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在合成生物学研发平台的基础上,是应用机理研发平台。这三个平台统称为基础研究平台。”
“还有交联技术平台、中试转化平台,配方工艺研发平台,这三个平台是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在这六大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可以生产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包括透明质酸、小核菌胶、纳豆提取液、糯米发酵液、伽马氨基丁酸、依克多因、聚谷氨酸等。这些生物活性物都是与人体生命健康有益的各种各样的物质,统称为生物活性物,能够参与人体代谢的物质。”
李亦争表示,这些物质的获取是一个0到1的过程。研发平台主要是解决从0到1的物质获取的过程。物质获取之后,通过产业转化,产业转化又包括制造转化和产业转化。制造转化就是将这些物质变成原料的过程。通过技术体系,将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物,通过酶切技术,通过技术体系,把它们加工成各种各样的超高分子聚合物,超低分子活性物以及寡聚分子活性物等等,甚至通过一些改性,通过一些包裹等等,把它们加工成各种各样的具体细分规格的原料产品。而通过产业转化平台,将这些细分规格的原料产品再加工制造成各种各样的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可以具体细分为药品、医疗器械产品、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功能性护肤品,个人护理品等。我们统称为“六品一械”。
通过市场转化平台,“六品一械”的生命健康产品去面向各种各样的市场进行销售。华熙生物通过这样的一个全产业链的过程,实现了从0到1的物质获取,1到10、10到100的制造转化和产业转化,再实现从100到1000,1000到1万甚至N多万的一个市场转化的过程。这是华熙生物的全产业链逻辑的整体呈现。
李亦争强调,华熙生物坚持用科技支撑生命健康消费品,打造生命健康行业龙头的整体逻辑。具体来说,第一是坚持长期主义,另一个是战略性地前瞻性地做研发投入。持续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研发和科技的持续投入,打造巩固核心壁垒,加宽护城河。研发投入方面,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2.84亿元,同比增长约100%,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了5.75%。公司研发人员有571位,相较2020年底增加194人。公司在研项目有239个,相比于2020年底新增116项。公司目前已经申请受理的专利是525项,相比2020年底新增184项,其中新注册的成果是22项。
以科技为基 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
回顾华熙生物的发展逻辑,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脉络。那就是以科技为基础,生长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李亦争强调,“这不是打造,是自然生长出来的结果。首先仍是坚持长期主义,打造优秀的中国品牌、国际品牌。简而言之就是科技力支撑产品力、产品力塑造品牌力、品牌力巩固竞争力、竞争力获得免疫力,这样的一整个发展逻辑链条。这是一个自然生长的逻辑,次序不能颠倒。在这个发展的次序中,成熟一个打造一个,发展次序至关重要。”
第二点是科技创新引领相关行业变革。从科学源头做两个研究,以技术支撑产品力,打造极致的产品体验。在极致产品体验的基础上,再去做好消费者服务,洞察消费者场景,实现消费者的认知、认识和认同,成就优秀的中国品牌,起到引领的作用。科技创新是根本,其次是要遵从科学到技术,技术到产品,产品到品牌的发展逻辑。企业发展必须遵循发展的规律和关键环节逐个成熟的规律,循序渐进,方能有成。
那么,华熙生物如何以科技为基础和底层逻辑打造生命健康消费品?李亦争分享了一个例子,就是华熙生物如何用新的技术来改善效率降低成本。
微生物发酵技术是上世纪90年代,华熙的首席科学家郭学平博士在国内率先通过生物技术规模化的获取透明质酸,降低了成本,使其能够更广泛的运用。透明质酸的微生物发酵技术因此也获得了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酶切技术是华熙生物2011年率先实现突破。通过酶切法生产寡聚透明质酸,能够精确的控制透明质酸的分子量,使其能够在不同的功能需求中发挥不同的作用成为可能。这个技术也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并于2019年获得中国专利金奖。
酶切法,像一把剪刀一样,把链状的长链一样的透明质酸,可以进行任意分子量的切割,使透明质酸变成大小不一,使任意分子量的切割成为可能。这样不同分子量的透明质酸就能在不同的产品里面发挥不同的作用。这也是华熙生物透明质酸可以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底层逻辑。
目前,公司仅仅在透明质酸领域就拥有200余个规格的产品,并能够将物质应用在药用、食用和外用三个领域。
在化妆品方面,华熙生物以药用技术研发化妆品,具备和国际大牌同台竞技的能力。在酶切技术以外,应用技术体系包括交联技术、修饰技术、包裹技术和协同技术。通过这些技术,充分挖掘了透明质酸的多应用场景。
通过采用生物活性材料打造高质量的护肤品,华熙生物开创了国内护肤品行业讲究功效性的新时代。华熙生物旗下的每个品牌都会形成基础成分加核心成分,核心配方加专属组方,基础技术加独有技术在内的成分和技术的体系,重点围绕品牌的功能性定位来展开。润百颜是玻尿酸第一品牌,夸迪是冻龄抗初老的硬核抗老品牌,米蓓尔专为敏感肌研制,BM肌活是活性成分管控大师,以年轻人群为起点,主要针对油皮肌肤。
李亦争认为,护肤品行业已经由营销驱动走向技术和产品驱动,领先的技术能够实现对产业的降维打击。随着互联网用户规模见顶,流量开始内卷,护肤品行业产品饱和,需求饱和,行业逐渐由需求导向转向供给导向,营销驱动走向技术和产品驱动。而市场也验证了华熙生物坚持以科技赋能消费品的方向是快速有效的。以糙米精华水的成功为例,糙米精华水的成功来源于华熙生物的底层原料糙米发酵液,不额外添加一滴水。公司在2019年推出糙米精华水,2022年1到9月份,销售额就达到了3亿元,成为公司的第一大爆款。
不仅仅是护肤品,华熙生物也通过科技赋能多种健康消费品。比如说保护肠胃的产品,纤体减肥的产品,美丽美容的产品,营养补充的产品。公司致力于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多种生物活性物去达到这些效果,给消费者带去健康快乐的真切体验。
李亦争表示,基于长期积累的底层技术优势,华熙生物有两大战略方向,第一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的体系,打造生物活性物的集群,并且基于生物活性物的集群,进行全产业链自下而上的拓展。这个是公司基于透明质酸,沉淀了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及优势。可在其他的生物活性物上迅速实现优势的复用,在这点上公司具备成熟的经验。第二就是构建生命健康消费品集团。通过打造生态体系,构建生命健康消费品集团,这是华熙生物正在尝试和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