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上,乡村金融仍是重点关注领域之一,文爱华就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提出了六点建议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
《投资时报》记者 齐文健
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执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被单列为一项重要内容。
近年来,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的信贷支持,同时线下服务逐步下沉,金融贷款产品亦在不断创新,贴合农村需求。
但与此同时,在我国金融体系中,乡村金融仍存在短板,譬如乡村金融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生态环境依旧不容乐观,基础性支撑仍不健全,使乡村金融深度赋能面临巨大挑战。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长文爱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了关于推进乡村金融深度赋能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此外,他还结合自己的金融背景,就金融支持住房租赁提出了建议。
乡村金融发展存在四点不足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推进乡村金融赋能,是确保乡村振兴总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完成的必由路径。
据文爱华介绍,近年来,在国家和监管机关大力推进下,乡村金融服务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建行等国有大行服务重心下沉乡村,“助农”服务全面覆盖乡村,乡村金融完整生态基本形成,乡村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不过,《投资时报》记者注意到,文爱华在建议中指出,乡村金融深度赋能仍任重道远,目前存在几大问题。
一是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仍待进一步健全。相比城市金融体系而言,目前的乡村金融体系仍然存在市场体系不完整的问题。比如,市场结构单一;监管政策不适配,措施单一;组织体系不完整,服务主体单一;产品体系不完整,金融服务单一等。由此可见,健全乡村金融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二是乡村金融生态环境仍待进一步优化。在文爱华看来,最为突出的是信息、信用、数据等资料缺乏,涉农企业缺少金融业务开展所需的资料,很多村民还是“白户”,没有金融交易、征信记录,甚至没有账号、银行卡等基础信息。
与此同时,农村一定程度上存在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意识不强、诚信意识较弱等问题,金融生态环境急需改善。
三是乡村金融全面赋能仍存在瓶颈。例如,乡村产业发展投入大、周期长、收益低、风险高,加上企业征信及有效抵押不足,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加上金融平台和科技运用不高,普惠金融触达率较低,融资问题仍是产业兴旺的“拦路虎”。
四是乡村金融服务仍缺少基础性支撑。文爱华坦言,乡村信用体系建设、“四权”确权、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村金融服务的统计考核和规范管理,都是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是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乡村金融深度赋能所需的基础,急需政府、监管、财政、金融等形成合力,为乡村金融赋能提供基础性支撑。
乡村金融深度赋能的六项建议
针对上述不足,文爱华提出了六项建议。
其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金融服务体系。优化乡村金融顶层设计,组织、市场、产品、监管等体系协同发力。文爱华建议,根据不同类型的涉农金融机构,建立不同的监管模式,并加大政策倾斜,激励更多金融机构涉足乡村,形成大银行、小银行、全国性银行、区域性银行优势互补,线上线下服务交融,多模式、多形式、多维度的金融服务体系。
其二,为乡村金融赋能提供适配的政策与指引。对此,文爱华建议,为乡村取现、转账、信贷、保险、担保等提供差异化政策;建立乡村信贷业务的容错纠错机制,在不良率考核指标设置上,适当放宽等;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等,营造乡村金融赋能的政策环境。
其三是进一步优化乡村金融的生态环境,畅通乡村金融赋能的堵点。文爱华认为,针对乡村信息不全、信用意识不强、数据缺乏、基础管理不规范等瓶颈,应推进乡村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乡村金融的数字化、科技化运用,将乡村金融纳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强金融知识普及与宣传。
其四是推进乡村金融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具体来看,一是重点赋能乡村发展,尤其是产业发展,产业兴旺是解决“三农”一切问题的前提。二是赋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探索中长期信贷模式,并可采取银团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充分赋能。
其五,推进乡村金融赋能农村重大改革。文爱华称,不仅要赋能农村土地改革,还要赋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关键是做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他建议,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制定专属产品,重点推进村集体组织的村社分账,让村集体组织及成员更便利、更灵活地获得金融服务和金融资源,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其六是推进乡村金融与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战略融合。文爱华建议按五大“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局性规划、系统性推进,推进乡村金融与绿色金融、消费金融,实现共同富裕等战略融合,提升需求、增强供给、提升预期,在应对经济下行的“三重压力”中,发挥更多金融职能与作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
五项建议改善住房租赁市场
除了关注乡村金融发展外,文爱华还在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近年来,各地均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住房建设的重点任务。
然而,当前来看,住房租赁市场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包括空置现象严重、居住体验差、租购同权落实情况不一、管理较为混乱、专业化长租机构面临不少发展难题等,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文爱华建议,应加强租赁行业监管,大力推进租赁赋权,支持鼓励机构化长租房。同时,他表示,可从五个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打造住房租赁价格指数,合理引导租金价格走势,增强租赁价格指数与房价指数的对比,引导人们合理决策,平衡房屋销售市场和租赁市场的关系。
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公租房、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力度,发展长租房租赁贷款和租赁企业贷款。
三是加快住房租赁保险的发展。金融机构应该大力发展包括家庭财产保险、租金押金损失保险、承租人责任保险、出租人责任保险等系列保险产品。
四是积极探索“以房养老”的新模式。当前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产品研发,协同养老金公司,结合住房租赁业务,对“以房养老”服务和产品进行探索。
五是进一步推进REITs等金融产品创新,实现开发、退出、上市的商业闭环,可以解决长租公寓资产过重、退出渠道不成熟的难题,有效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相关文章